智利反壟斷 要求中方鋰礦股權交易停止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手機、平板電腦跟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料「鋰」,在國際間掀起搶奪戰。中國企業打算收購智利全球第二大鋰礦生產商的股權,遭智利以反壟斷為由,要求停止交易。中國懷疑幕後有外國勢力介入,讓兩國鋰礦之爭白熱化。
已經是全球最大鋰供應商之一的中國天齊鋰業公司,原本計畫要再以40億美元,將近190億台幣,透過加拿大一家肥料公司,來取得智利鋰礦生產商SQM 32%股權,但智利監管機構以反市場壟斷為由,要求SQM停止交易,中國懷疑同樣在積極發展電動車,對鋰有高度需求的國家,可能介入影響智利政府的決定。
SQM是全球第二大鋰礦生產商,2017年SQM的產能為4.8萬噸,在鋰資源市場的占有率約25%,但智利上屆政府在今年3月交接前,以反壟斷為由向國家經濟檢察官辦公室投訴,強調若讓中國企業取得SQM股權,將扭曲市場競爭。中國駐智利大使徐步強調,反對這筆交易將影響兩國經貿關係,呼籲智利不要把商業行為變成政治問題。
回鍋擔任智利總統的皮涅拉4月時表示,只要符合當地法律,歡迎任何企業投資該國的鋰礦產業。中國駐智利經貿代表劉如濤說,「日本、南韓、中國對鋰的不同處理階段各有優勢,舉例來說,在鋰電池的最終處理階段,中國在科技跟經驗上都遙遙領先。」
事實上,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今年一月就在跟SQM協商,希望能在智利開設高品質的鋰礦處理廠,目的就是應付未來電動車的增產所需。日本豐田汽車今年初也宣布入股澳洲的鋰礦公司,也凸顯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戰火也已延燒到原物料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