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條例"上路10個月 遭批繁瑣難執行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行政院要花60億,推動全國建物耐震安檢快篩。但去年5月開始實施的、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卻出現不少申請的困難。像是報告書和文件要求繁瑣,申請重建前得先通過初評等,引起民怨。
台灣地震頻繁,2年前台南大地震,也加速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審查,不過才實施近10個月,實務界在推動上已出現不少抱怨。
==建築師 林忠慶==
我希望在十頁之內
就完成這個報告書
如果說我們今天報告書
還要做到這樣的話
我真的不知道
我們的生命在哪裡
不只危老重建必須檢附的報告書,挨批繁瑣,也有人認為,3年內完成重建申請可享10%容積獎勵,看得到吃不到;而且申請重建前得先經過初評等程序,會致建物所有人不敢申請,危老重建協會就建議營建署,既然官方今年目標完成5百件危老重建案,那30年以上且無電梯的老屋,更應直接跳過初評,簡化程序。
==危老重建協會 孫培鈞==
初評要把一棟房子評成危險
他們(結構技師)其實是做得到的
那既然都可以過
那為什麼不要就省略就好了
就是說30年沒電梯乾脆就重建
不要再經過初評了
==營建署都更組長 王武聰==
4樓、5樓的這種公寓
事實上它都沒有電梯
未來其實(人口)高齡化之後
才鎖定說 有關沒有電梯的建築物
這個部分就不必再詳評了
因應地震威脅,行政院宣布4年投入60億,體檢全國建物耐震度和重建補強,有專家認為921以前,因政策鼓勵導致民間1樓廣設開放空間和騎樓,但耐震度相對脆弱,建議政府全面檢視當時建物執照,做好把關。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洪迪光==
碰到事情的時候
又是結構軟弱的地方
所以同時政府應該對於
就是騎樓的部分
還有針對一樓開放空間的
當時政府是鼓勵的
這種方式的話
應該是整個做一個檢討
也有學者認為,公部門對建物強制安檢,能否真正落實更是關鍵,後續若能延伸至房屋交易的安全履歷上,政策才能可長可久。
記者 李曉儒 陳昌維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