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公約首度國際審查 提9大項改進意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我國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上午進行結論性報告,五位國際兒童人權審查專家,共提出九大項、97個內容做出建議,其中包括校園體罰事件頻頻傳出,建議我國政府應採取必要措施,讓"零體罰"政策、真正落實在校園。
教育部三申五令"零體罰"政策,但體罰在校園依舊存在,對此,五位國際兒童人權專家來台,首度對我國進行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結論性意見之一,就是建議我國政府應採取必要措施,有效執行禁令,而且使用體罰的老師,也要受到適當制裁。
國際兒權專家審查委員 Judith Karp:「應透過一個獨立的委員會機制,協助他們對體罰有個申訴的管道。」
我方政府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我國在民國103年11月就開始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為了使國際了解我國重視兒童人權決心,主動參照聯合國的審查程序,此外,審查委員也建議立法院應成立兒童委員會,在立法過程應諮詢兒少團體意見,在課綱審議會應納入兒少參與,以及防止校園霸凌等必要措施介入。
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團長 林萬億:「政府將在未來,由行政院的兒權推動小組,會逐項逐次的,依照期程列入管考。」
經過五天的開會討論,審查委員們共提出九大項、97個內容作為結論性意見,林萬億強調,這些將作為後續施政參考,讓兒少權益保障更加落實。
記者賴淑敏 莊志成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