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蓋寺廟神壇 八仙洞特殊"洞廟文化"

台東長濱鄉著名風景區「八仙洞」,從日治時期就有人利用洞穴建寺廟蓋神壇,形成特殊洞廟文化。但八仙洞2006年被指定為「國定遺址」,委由縣政府代管,並要求寺廟搬遷,歷經十多年訴訟,最後一個收回「潮音洞」,今天強制拆除,東海岸洞廟文化也走入歷史。 小型怪手開進了八仙洞風景區的潮音洞,移除了寺廟香爐。拆除工人也在洞內拆除水泥磚牆,95歲的老住持靜靜的坐在一旁,看著拆除工人把這間70多年歷史的洞內佛寺和佛像打包移走。老住持說實在捨不得,但還是要還給政府。 潮音洞住持 賴先德:「要還給政府啦,不行的,道德上不能這樣。」 八仙洞的佛寺神壇,依據台東地方文史紀載,從1933年日治時期就有人陸續在這裡經營,供人膜拜形成「洞廟文化」,但考古發現了新舊石器時代文物,被政府列為國定遺址,委託台東縣政府拆除六個洞內廟,但文史工作者要求保存,不過歷經十年的訴訟,政府都勝訴,潮音洞留不住,最後一個被強制拆除,文史工作者呼籲政府要進行洞廟文化調查,並刪除寺廟「佔用」的官方文字,讓這段歷史和遺址都並列,成為八仙洞史前和現代都曾經存在過的史實紀錄。 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 林奎妙:「在未來的遺址規畫上,如何讓他可以(保存),也讓後代的子孫們,知道這個土地上曾經發生過這樣子的事情。」 台東縣文化處副處長 劉俊毅:「我們會看文化部去做判定,要不要再做這樣的調查。」 拆除工人陸續移走佛像,潮音洞的老住持也在信徒的扶持下離開,不過強制拆除費用1百多萬元,依法要由老住持來支付,可是老住持沒有財力,但縣府說這筆費用支出會交給法院來做最後裁定。 記者 章明哲 台東報導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