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回歸20年變化大 不少港人選擇移民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到今年已經二十年,中國曾經承諾的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現在看來,似乎政治經濟都起了變化,也讓不少香港人選擇移民。而移居台灣的香港人,這幾年也有增加的趨勢。 和小孩親切互動,來自香港的阿K,打算就在台南定居,喜歡台南的文化氣息,喜歡台灣的自由氛圍,因此和太太Amanda決定,一年半前帶著三個小孩到台灣。 ==在台港人 阿K== 因為香港的空間比較狹窄 台灣綠地很多 尤其台南 台南很多很大的公園 在海邊放風箏 我覺得很愜意 Amanda和阿K都曾在世新大學念書,也都喜歡台灣生活壓力不比香港大,小孩有更多空間成長,尤其台灣人情味,令他們感受最深。 ==在台港人 Amanda== 有一次他不在 我在臉書上面 有發布說我的腰閃到 然後就是結果他都沒有問我一句 都是我的朋友一直打電話來 你有沒有事 我現在來載你 或我來顧著小朋友 你去看醫生什麼的 在香港從事媒體業,阿K羨慕台灣能直接選自己的總統,因為在香港,特首選舉從誰能當候選人,到誰能當選,一般香港民眾毫無決定權。 ==在台港人 阿K== 如果能夠一人一票選的話 是最完美的 目前的狀況是 只有1200人(選舉委員會委員) 能夠選 我們就只能在旁邊看 然後在旁邊罵 香港人來台有增加趨勢,曾經在香港待過七年的作家平路觀察,中國經濟衝擊是一大主因,當梁振英任內不斷開放邊境,讓陸資和大陸人民擁入香港,買地皮炒樓,街頭小販消失,大型陸資量販店進駐,錢全進入陸資口袋,更加深港人相對剝奪感。 ==作家 平路== 那個空間帶來的壓迫感 然後空間所釀成的不滿足的情緒 (陸人和港人)原先在 不同體制下成長 那種基本規則的遵守 其實是有很大的差池 在這種情況之下 當然也就加深了 人跟人之間的衝突 平路認為,若提文化,比起台灣,香港往往是虛心的,靠文創創業的空間很小,幾乎走利益導向,失去香港特色,政治上人與人不信任感加深,就連傳統民主派也無法平和世代交替,內部衝突分裂,無法轉變的政治框架,有人只能接受,也讓人計畫離開。 ==作家 平路== 剛好台灣有的 是他們沒有的 而且是他們正在失去的 譬如說空間 ==在台港人 阿K== 問我台灣情況的朋友很多 未來五年可能不會變得更好 所以他們可能開始有打算 怎麼樣離開 2015年香港政改方案被大比數否決,今年特首選舉,開始有人提出重啟政改的聲音,但總被戲稱是"鳥籠民主"的香港,政改空間到底有多大? 2015年底香港上映的電影"十年",刻劃了香港的未來是"為時已晚",還是"為時未晚"?耐人尋味。 記者 李曉儒 郭俊麟 陳信隆 溫正衡 綜合報導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