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青光眼改換人工水晶體? 醫界持保留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英國研究指出,亞洲人容易得的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一到了秋冬季節,就很容易急性發作,一發病就容易造成失明。研究指出,最好的方式,就是事先摘水晶體,換上人工水晶體。不過台灣醫界採保留態度,
英國著名醫學期刊刺胳針,針對亞洲地區盛行的,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發表最新的研究。指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最主要是和眼睛結構有關,像是角膜與虹膜之間的距離較短淺,或是虹膜與水晶體比較往前突出。容易急性發作,一旦發病就容易造成失明。研究認為應該早期摘除水晶體,換上人工水晶體。
==三總眼科主任醫師 呂大文==
英國很有名的雜誌
我們叫做刺胳針這個雜誌
因為他跟人家講說
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患者
如果把水晶體
健康的水晶體摘除掉以後
它的降眼壓效果比我們傳統
做雷射虹膜穿孔術更有效
這份由英國貝爾法斯特大學貝拉康教授的試驗中,找來5個國家、419名的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早期摘除有好的治療效果,不過這樣預防性的治療,要先摘除沒有白內障的水晶體,在學界引起爭議。台灣醫界也採保留態度。
==三總眼科主任醫師 呂大文==
(貝拉康教授)進行跨國
三年的一個臨床實驗發現
我們就算把正常的水晶體
拿掉以後 眼壓也會比較低
那他也就鼓勵說 也許
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治療方法
不再是傳統的方法
而是應該把水晶體摘除掉
在台灣,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在青光眼患者中占3到4成,一到了秋冬,就容易發作,如果本身患有青光眼的女性,身高160分以下,年紀在55歲以上,遠視在100~300度,急性發作就容易失明。呂大文建議,一旦符合這四個條件的高危險患者,最好提早篩檢,才能避免遺憾。
記者 李志華 謝其文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