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兒帶文化展 展現世界各地母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寶寶出生後,許多媽媽會以布巾將他們包裹放在胸前,方便照顧,在以前,是以長長的布巾,把寶寶背綁在身上,現在有人收集了台灣、中國與東南亞少數民族的背兒帶,在歷史博物館展出。
用長達數百公分長的揹巾,把寶寶綁在背後,這條背兒帶,是許多台灣婦女共同記憶,隨著時代進步、社會變遷,現在的媽媽,多半把嬰孩包裹放在胸前。
==輔大織品設計系主任 何兆華==
台灣早期的時候因為媽媽
大概都需要做家事或是做農事
把小孩背在後面
我們當然都會有兩件
一個是帶子 這個帶子
就可以把他固定在媽媽的背上
另外幔被是蓋在這個背帶的上面
空出兩隻手最重要的一件事
是媽媽要做事
不管是背在後面、包在胸前,背兒帶是母親對子女的愛,而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背兒帶,各有特色!印尼的達雅克族,用木雕和竹子做背兒簍,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背兒帶,是把帶子和幔被二合一,上面的繡工精美,顏色華麗。
==輔大織品設計系主任 何兆華==
他某種情況他可以是做為
娘家給女兒的一個禮物
通常都是在小孩子出生以後
滿月的時候的滿月禮
既是愛,也是最生活化的工藝,於是輔大織品系,這次也展出連結傳統與創新的作品,系上老師從苗族織品找到靈感,以電腦針織緹花設計服裝,希望和產業界開發結合,讓文創更有市場價值。
記者 林曉慧 邱福財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