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電視政見手譯設計 日做法值得參考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要讓聽障朋友看得更清楚,今年電視政見發表會,手譯員畫面放大了,而國外鏡面設計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看看。 今年台灣電視政見發表會,手譯畫面放大 看得更清楚。 不過同樣是政見發表會,日本有不一樣的設計。這是日本2012年眾議院選舉政黨政見發表會,候選人和手譯員一前一後。這樣的鏡面設計,台灣聽障朋友覺得看起來很舒服。 ==聽障選民 張景峰== 手譯員在後面,人稍微小一點,反而視角寬廣清楚。如果站在旁邊,主講者說話、手譯員比手語,左右都要看,對視覺造成干擾。 而在美國雖然政見發表,只有字幕、沒有手譯,不過重大政策發表,同步手譯的模式值得台灣參考。 11月底伊波拉病毒傳到美國境內,紐約市長白思豪說明醫療進度以及防疫情況的記者會上,首創先例採用聾人手譯員。 要做到這個模式,得要有聽人手譯員在台下先翻譯給台上聾人手譯員看,之後聾人手譯員再翻譯。 雖然會有時間差,但是手語表達更貼進聾人使用習慣,聾人看了之後更能夠掌握現場狀況。 ==聽障選民 靳武龍== 美國的手譯員就像是記者會的一員,不管是候選人發表政見或重大事項公布,都感覺有實際參與。 現場手譯學問大,聽障朋友認為,不管手譯員畫面如何設計,其實手語清楚最重要。 ==聽障選民 陳立育== 手譯員的呈現背景要乾淨,手語才會清楚,手譯員畫面也要夠大。手語比的清楚,才會看得舒服。 手語翻譯員是聽障朋友參與社會的重要橋樑,如今台灣政見發表會也採行手譯框放大,讓聽障權益向前更邁進一步,如何讓政策透過手譯更完整傳達,國外經驗值得參考。 記者 牛暄文 陳保羅 陳信隆 台北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