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震撼 客語電視劇跨大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公視的年度大戲「寒夜」,已經在上個禮拜五,播出完結篇。雖然已經下檔,但是,關心的立法委員、文化界人士,今天還是聚在一起,討論『客語電視劇』的發展困境。結果發現,演員和配音人員的缺乏,是這一類戲劇,在發展過程中,最嚴重的問題。記者李慧宜、袁宏書的採訪報導。公視年度大戲「寒夜」一個月前在推出的時候,標榜的意義在於,第一齣放在八點檔黃金時段的客語連續劇。這個作法,雖然受到不少客家莊的歡迎,但是也讓人發現目前客語人才的不足的嚴重性。我們事實上那時候也公開招考客語演員,後來發現實在不行,所以最後決定是客語的部份是用配音的部份。他寫的時候是用語言學的國際音標把客家話、寫了漢字以外,怕沒有辦法讀,就用國際音標標,但是後來發現用的人沒有辦法完全接受,所以臨時改成北京話用客家話發音。演員不夠只好用配音來彌補,但是配音又造成客家話北京化的結果,使得客家族群收看時沒有親切感,其他族群看得懵檬懂懂。製作人陳秋燕就說,人才缺乏是「寒夜」無法克服的障礙,但是在這麼艱難的條件下,「寒夜」畢竟踏出了客語電視劇的第一步。公視新聞,李慧宜、袁宏書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