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域生態多樣 澎湖海域資源豐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聞一開始,首先關心自然生態.昨天開始,公視新聞展開寶貝海洋系列報導,首先帶您看到了,澎湖海域今年珊瑚產卵的壯觀景象,在今天,公視記者將繼續有來自澎湖,第一手的,海域夜間生態現場報導,不過,現場連線之前,首先帶您瞭解.澎湖海域下,美麗的珊瑚,有些什麼特色
清晨我們從通梁村的碼頭出海,在村長的帶領下,準備要去探訪澎湖的珊瑚礁。沒有風浪的內灣海面,彷彿一面鏡子,漸漸的水深從十米到一米左右,五分鐘不到,珊瑚礁淺坪的水面,浮出珊瑚模糊的景象,菊珊瑚、指軸孔珊瑚,一叢一叢清晰可見,原來在澎湖,只要挑個好天氣,掌握住漲退潮時間,在很多淺水域,不用潛水也可以看到美麗的珊瑚,因此在澎湖也流傳著許多利用漲退潮原理來捕魚的漁法,石滬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澎湖地區漲退潮的潮差大,退潮後會露出一大片珊瑚礁淺坪,澎湖居民就會在這時來潮間帶捕魚或撿拾貝類,尤其到了大退潮的期間,晚上在珊瑚礁淺坪區,就會看到許多漁民,點著一盞燈專注的「照海」,照海是是澎湖的傳統漁業,漁民們會用燈光照射海面,來捕捉淺灘裡的海洋生物數百年來,澎湖人依賴珊瑚礁環境自給自足,但是傳統漁業來到現代,還是對珊瑚礁造成一些影響
一大早,我們再度回到昨天晚上-照海的珊瑚礁淺坪區,發現很多珊瑚斷裂破碎的景象。學術界與年輕一代的澎湖人注意到珊瑚礁的轉變,於是著手進行珊瑚礁的保育,也進而發現澎湖有些珊瑚,不但是台灣所沒有的特有種,而且長期處在渾濁的海水中,還可以生長的很茂密。雖然在澎湖海域,珊瑚的科學研究,還屬於起步的階段,但是在地人士持續努力著,他們希望澎湖人累積了七百年與珊瑚互動的智慧,能隨著源源不絕的海洋資源,代代相傳下去。公視新聞,于立平,柯金源,朱孝權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