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廢棄物 污染在地環境衛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繼續是每週二關懷九二一系列報導,在今天,一起來看的是,九二一地震的建築廢棄物,在災區形成垃圾山奇觀,它們許多位在水源保護區、地震斷層帶、甚至河川行水區,會對人民健康和安全造成什麼影響?官方的管制有沒有漏洞?請看公視記者的現場目擊報導。
兩年前的九二一,一棟棟高樓大廈和辛苦耕耘的家園,在一夕之間倒塌,震碎了多少心靈。兩年後,這些碎磚殘瓦在緩慢的處置下,散佈在災區四處,形成隱藏的毒瘤,威脅著人民的生活。這個位於南投的九二一建築廢棄土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全國有113個廢棄土場,內容混雜,體積超過一千萬立方公尺。地震當時狀況緊急,各堆置場選址匆忙,來不及做防滲漏或導流系統;有些甚至位在水源保護區、或臨近地下水層,污染水源,像是不定時的炸彈。根據官方報告,台中縣,就有二分之一的場址位於環境敏感地帶。兩年過去,環保署中部辦公室承諾今年處理完的支票,眼看就要跳票。各縣市對廢土場的水源檢測,也剛剛發包,目前沒有任何足以徵信的檢測數字,如果出了問題,要由誰負責?
在我們探訪的途中,水里鄉公所出面關切,他們說,不願這些廢棄物曝光在鏡頭前,造成民眾的恐慌和他們的困擾。我們只好轉到位於北港溪畔的另一個場址。廢棄土場堆積在河川行水區,容易變成土石流的幫凶。這裡只有一道薄薄的提坊作為防護線,一旦雨量傾洩而下,土方也會一起沖刷到下遊,成為人民安全的殺手。桃芝颱風災情嚴重的郡坑上方也有一個棄土場,加重了土石流的災情。官方單位的便宜行事,加重了居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卻沒有人出面負責。 另外,外界質疑,這些到處亂丟的臨時堆置場,雖然是根據九二一暫行條例,但並不符合我國的山坡地保育、廢棄物處置等法令。不過政府單位認為,只要場址封閉之後,不再使用,就不算違法。但是記者在已經封閉的現場,又看到有人明目張膽的來偷倒廢棄土,雖然門口掛著告示牌,但是聯絡人和電話卻是空白,想緊急投訴都不知道該找誰,官方的政策和執行顯然出現了很大的落差。
九二一兩年,官方如果再不正視廢棄土場的水源污染、土石流防治等後續管理,恐怕下一次的災害,還潛伏在那裡。公視新聞葉怡君、陳信隆中部調查採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