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從"農組"到大埔反徵地 百年農運辛酸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二十世紀初期,台灣人從大清子民轉變成日本皇民已經將近20年。殖民母國把盛產甘蔗的台灣,當成糖業中心,在全島各地成立會社和糖廠。蔗農們的收成得賣給指定的會社。會社不但可以自行決定收購價格,秤重的時候,還會惡意地偷斤減兩。 簡吉在228期間,和昔日農組的戰友張志忠籌組自治聯軍,打算進行武裝鬥爭,後來又進入嘉義山區主持共產黨山地工作委員會。雖然都沒有具體的進展,但對當年的國民黨政權來說,要入人死罪,這顯然已經很足夠。 1988年的520遊行,在野政治勢力的介入,和激烈的肢體衝突,讓解嚴後這一波農民運動獲得高度關注。一年前,大埔發生了苗栗縣政府雇用怪手,開進稻田強行徵地的事件。 在輿論的壓力下,政府一度停手了,閣揆出面解決了部分個案的問題。但是更多沒有出面抗爭的人,卻要不回自己的權益。 但是新一代的農民運動者很清楚,百年以來,農民與統治者之間的生存戰役,仍然沒有結束的跡象。他們和先行者之間那條看不見的傳承,還得繼續延遞。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