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荷蘭經驗 社會住宅蛻成安居樂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不管是合宜住宅、或是先前提出的社會住宅,只要一提出,總會引起當地居民的質疑。其實,國外早有這類的政策,像是在荷蘭、早在1901年就通過住宅法案,首都阿姆斯特丹、更成為社會住宅發展的縮影。 1970年代,荷蘭政府規劃打造一個未來之城,他們在首都阿姆斯特丹的Bijlmer,大造了一個擁有一萬七千戶的社會住宅,可是這個開發案完成後,荷蘭人不愛這種既不城市也不鄉村的設計,Bijlmer成為外來移民的聚集地,當外來的移民無法適應大樓生活與現化代的設備,未來之城不幸淪為罪惡之城! Bijlmer成為犯罪的溫床,也讓荷蘭的社會住宅政策遭遇到重大挫敗,2000年,荷蘭政府決定再次強力介入進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除一半以上的高層建築,重新興建中高所得想住的單戶住宅與私人公寓,由於政府提供了較低成本的土地,這裡的房價相對低廉,吸引了不同階層的民眾.就連跨國大企業都選擇在這裡設立總部。 硬體建築的更新,讓不同階層的民眾住在一起,有機會交流認識彼此,但這裡的犯罪問題與負面形象要如何一起更新,地方政府和都市規劃部門花了很多時間向居民宣導,也訂定了諸如不能在社區公共場域喝酒的規定。 Bijlmer煥然一新,尤其在阿姆斯特丹政府興建了兩條捷運,直通這裡之後,不但空屋率大低,新建案也不斷推出,現在的Bijlmer,已經成為荷蘭多元化文化匯集的大熔爐,更重要的是,它讓荷蘭民眾體會到,所謂的社會正義,不是提供同樣的生活品質與生活方式,而是滿足不同的需求,尊重多元! 記者綜合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