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人類設法適應環境 克服旱地與澤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地球上有的地方是乾闢闢、一滴水也沒,有的地方是一年到頭、都在下雨,為了生存、要自己想一些撇步,繼續就來看生活在這款所在的人,怎樣面對環境。 一滴水,對於住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附近的居民來說,可能比黃金還貴重,因為這裡是全世界最乾的地方,很多地方甚至好幾年,都沒下過一滴雨。 沙漠中的奇耶瓜綠洲,因為乾旱變成了人口稀少的鬼鎮,飲用水全靠運水車從幾百公里外載來,最窘的莫過於當地消防,要操練演習,水管卻幾乎噴不出水。而住在沙漠東邊的居民,雖然幸運水資源比較豐富,不過這裡的水很鹹不能用。幸好這裡霧氣豐富,有人乾脆當個「捕霧人」,將霧收集起來變成水滴,竟然也可以種起蘆薈葉,有個好收入。 不過在距離大半個地球遠的印度乞拉朋吉,卻完全相反,可說是全世界最會下雨的地方,每年六月,平均會降下2922公釐的雨水,不過這裡竟然還是缺水,因為森林濫墾,無法集水,老師上課不斷灌輸森林與植樹的重要性。 隨著極端氣候的趨勢,雨不是不下,就是下得驚人,正如紀錄片中,不管是居住在乾旱如火星,或是潮濕如溫室之地的民眾,都在努力學習適應,而這也注定,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人,是不是能安居樂業,要由”水”來決定。 記者台北綜合報導。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