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氣象局將鋪海纜 儀器監測地震海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最近這幾年地震天災不斷,令人害怕的地震可不可以像天氣一樣事先預測呢?現在台灣有這樣的能力了!明年三月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將在宜蘭頭城外海東南,鋪設一條長45公里的海底纜線,建置強震儀、寬頻地震儀與海嘯偵測器,未來將可提早10秒鐘知道會有地震發生。 一陣天搖地動!突然間的地牛翻身,就算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對不時出現的地震、還是感到害怕! 介於菲律賓與歐亞板塊之間,屬於敏感地震帶的台灣,光是一年大概就有1萬8千多次的有感和無感地震,地震無法像天氣一樣可以預報、但為了爭取防災避難時間,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斥資四億元,明年三月將在宜蘭頭城外海東南,鋪設一條長45公里的海底纜線,建置強震儀、寬頻地震儀與海嘯偵測器,希望能像媽祖派出千里眼與順風耳,監測地震與海嘯。 等於派一個衛兵,在外海45公里的地方如果東部外海有地震發生我們的速報系統大概可以提早10秒鐘偵測到地震。如果是海嘯可以爭取到多10分鐘預警時間。 地震測報中心表示,台灣可以拉海底電纜的地方,有頭城、淡水及屏東枋山,會選在宜蘭建置,是考慮到東北部及東部外海地震比較多,未來如果利用這套預警系統,不只讓台灣地震網延伸到海外,擴大監測範圍,如果再結合原來的地震速報,未來可爭取時間反應,降低損失。 台灣有74%地震都來自東部,以及東部外海,相對於西部24%,東部地震非常頻繁,如果在外海設一個就可以擴大我們偵測的範圍不只氣象局,宜蘭國小建置了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只要預測震度達到五級,室內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就會透過專用跑馬燈、各樓層的警報專用喇叭就會開始廣播疏散學生。 不過目前這套系在地震發生時,只有一樓的教室的廣播系統會發布地震警報,2F以上還是必須由校方自行廣播,而且也無法普及化到一般家庭,校方說未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吳雅瑜 林國煌 台北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