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解除南澳旱象 蝗蟲孵化農災起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澳洲的新南威爾斯省接連下了一個半月的豪雨,而大水沿著河道向南部蔓延引發了正反不同的效應。
雖然嚴重的乾旱獲得紓解,動植物和農作物都重現生機;但在同時,蝗蟲也大量孵化,牠們驚人的啃食速度讓農業損失極為嚴重;到目前為止受災面積已經有一個西班牙那麼大。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的帕魯河,河水多年來都是細水慢流,逐漸消失在沿途巨大的湖泊與濕地之間,像現在這麼豐沛奔騰的景象,幾乎不曾出現過。
過去一個半月來持續不斷的豪雨,讓帕魯河水位不斷上升,持續往南流,即將注入乾涸情況嚴重的達林河系統。從歐洲人18世紀前往澳洲殖民以來,這個現象才出現第三次而已,讓科學家相當興奮,他們預測,這股洪流將會繼續奔流到南澳大利亞省的不毛之地,為乾燥的荒漠帶來生機。
暴雨釀成的洪流,為乾旱嚴重的澳洲南部帶來生機,不僅農作物得以生長,在溼地生活的水鳥和魚類,也都雨露均霑,數量可望大舉成長。
然而暴雨在東北部地處熱帶的昆士蘭省,則為蝗蟲提供了絕佳的繁殖條件。數十億隻蝗蟲大量孵化,最近大舉往南部新南威爾斯省和維多利亞省遷移,讓身為全球第四大小麥出產國的澳洲損失慘重。當地最大的胡蘿蔔農場,18號一天內有75公頃的作物被啃個精光,損失將近一千五百萬澳幣。不僅如此,這兩省邊界處農業區的油菜,馬鈴薯,燕麥等作物也都在劫難逃。澳洲蟲害委員會估計,受災面積約相當於一個西班牙那麼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