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合作技術.風險控管佳 台灣證券業具優勢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兩岸簽訂金融合作協議之後、各界關心的焦點、就是下一步的"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但是對於這項議題、各相關業者有不同態度。其中、證券期貨業者相當看好、認為台灣具有競爭優勢;不過、部分銀行業者卻很擔心、台灣的銀行密度高、但規模小,未來恐怕很難跟中國銀行競爭。
第三次江陳會,26號簽訂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後,未來將就銀行、保險及證券期貨等三大領域,進一步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正式取得進入中國市場的門票,藉此開拓台灣金融市場規模,尤其證券期貨業者相當看好,因為台灣證券商的資本額與中國證券商相當,而且技術和風險控管都優於中國,是兩岸金融開放、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
不過相對於國內銀行業者來說,卻可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因為兩岸簽署MOU之後,兩岸金融機構可以互相設立分行,但是以目前台灣50幾家金融機構和中國相比,密度高、規模小,有銀行業者擔心,台灣金融業恐怕將面臨產業整合的危機。
為了消弭外界疑慮,金管會提出加權對等概念,也就是會考慮金融業總資產、員工人數及經營規模等,開放金融業數量,絕對不會一家換一家,未來兩岸簽署MOU時,會幫國內金融業者爭取最大優勢。
記者賴淑敏張梓嘉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