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協議
- 
                            會日相高市簽稀土供應協議 川普:願為日本提供任何協助|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出訪日本,今(28)日上午與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會晤,雙方並簽署宣示兩國將邁向新黃金時代與確保稀土供應等2項協議。川普對高市表示,無論有任何問題,只要有他能為日本做的事,美方都會提供協助;高市則送上已故前首相安倍的高爾夫球具,CNN分析,這顯示高市希望仿效安倍,與美國建立密切關係。 
- 
                            川普抵大馬參加東協高峰會 見證泰柬簽共同聲明|全球美國總統川普26日抵達馬來西亞參加東協高峰會,他先見證泰國與柬埔寨之間的擴大停火協議,表示這是自己斡旋推動的和平成果,下午也跟東協多國簽署經貿協議,表示美國將是東協的強大夥伴。 
- 
                            川普抵大馬參加東協高峰會 見證泰柬簽共同聲明|全球美國總統川普26日抵達馬來西亞參加東協高峰會,他先見證泰國與柬埔寨之間的擴大停火協議,表示這是自己斡旋推動的和平成果,下午也跟東協多國簽署經貿協議,表示美國將是東協的強大夥伴。 
- 
                            美澳簽關鍵礦產協議 分散中國稀土供應依賴|全球美國與澳洲領袖,昨(20)日在白宮簽署稀土與關鍵礦產協議,總額高達85億美元,此舉被視為兩國深化戰略合作,分散中國稀土供應依賴的重要一步。稀土是電動車、飛彈、5G設備等高科技產業的關鍵材料,北京近期對出口設定新限制,也讓全球市場更加緊張。 
- 
                            稀土回收率不到1% 瑞士研發萃取劑有望成突破口|全球俄烏戰爭跟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對稀土資源的關注,稀土是現代科技產品的關鍵元素,但傳統從電子垃圾中,成功回收的稀土元素低於1%,而且過程不只複雜,還高成本、高耗能。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就研發出提高分離稀土效能的新技術,可望為全球稀土與戰略金屬產業帶來新變革。 
- 
                            歐美擺脫依賴中國稀土 積極布局搶奪戰略資源|全球在抗中情勢升溫、綠能與高科技產業快速擴張之下,稀土成為各國爭奪的戰略資源。美國4月底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合作協議,意圖分散供應鏈風險;歐盟也加快腳步,砸下超過1億元台幣,在義大利打造首座工業規模的稀土回收廠,力拚建立自給自足的回收體系,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 
                            川普擬請中國協調俄烏停戰 盼達成30天無條件停火|全球俄烏協商停戰至今沒有進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8日透露,考慮請中國協助拉近俄烏兩國在停戰協議的分歧意見;同時川普也提出無條件停火,最好停火30天。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會談時,表示會堅定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 
- 
                            美烏簽礦產協議 建立共同基金助烏復甦經濟|全球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30日宣布與烏克蘭簽署共同開發能源與礦產的協議,兩國將成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以確保互相的人力物力加速烏克蘭的經濟復甦。烏克蘭總理什米哈爾表示,最大的突破是美方放棄原本的主張,不再堅持將過去3年3500億美元援助納入協議內容。 
- 
                            美烏正式簽署礦產協定 稀土開採權換共同建立戰後重建基金|全球烏克蘭官方證實,已在昨(30)日與美國正式簽署礦產協議,未來將透過與美方分享開採稀土等礦產的利潤,換取美烏共同建立用於協助烏克蘭重建的投資基金。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這項協議向俄方高層傳達美國將致力推動以烏克蘭長期自由為核心的和平進程。 
- 
                            美烏簽礦產協議備忘錄 川普:最快下週簽正式協議|全球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外證實,雙方已簽下礦產協議的備忘錄,預定下週可望正式簽署協議。而同一天,澤倫斯基也首度在記者會表示,根據烏克蘭掌握的情資,中國正在軍援俄羅斯。不過美國國務卿盧比歐18日拋出震撼彈,暗示美國可能將停止斡旋俄烏之間的和平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