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
愛沙尼亞驚中國報復 臺灣駐處名稱卡關2冬
|台語新聞根據外國媒體的報導,講台灣佇愛沙尼亞首都設「代表處」煞是卡牢咧,雙方談判2年攏喬bue好勢,主要原因是:卡佇名稱欲比照「立陶宛模式」使用「台灣」,或者是:依照歐洲慣例,號做「台北」。對此,外交部表示,態度開放,希望以互惠合作精神,加強雙邊關係、有具體作法
-
愛沙尼亞駐處因名稱陷2年僵局 外交部: 秉持開放態度務實討論
|政治外媒《日經亞洲》報導,台灣在愛沙尼亞首都設立代表處陷入了僵局,雙方談判兩年以來,仍沒有共識,主要原因在於名稱要比照「立陶宛模式」使用「台灣」,或者依「歐洲慣例」以「台北」為名。對此,外交部回應,秉持開放態度,希望以互惠合作精神,務實討論加強雙邊關係的具體做法。
-
白羅斯放氣球擾亂領空 立陶宛受逼關機場
|台語新聞最近有真濟對白羅斯飛入來立陶宛的空飄氣球,已經害首都維爾紐斯的機場真濟改關起來。立陶宛政府宣布,除了軍方愛共飛入境的氣球擊落來,和白羅斯的陸地邊界也無限期關起來,另外要求北約組織愛提出對策。(新聞標題、導言皆為台語文)
-
白俄羅斯空飄氣球頻闖 立陶宛機場、邊境關閉
|全球針對近來大量從白俄羅斯越界進入立陶宛的空飄氣球,已經導致首都維爾紐斯的機場多次被迫關閉,立陶宛政府宣布,除了責成軍方擊落入境的氣球,與白俄的陸地邊界也無限期關閉,同時要求北約組織採取因應對策。
-
立陶宛維爾紐斯7項評比指標佳 獲選2025歐洲綠色首都
|全球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城市林地的比例超過60%,空氣品質、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等先天就具有良好的條件,再加上政府與民間共同在永續、環境保護以及減緩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讓他們獲得了「2025年歐洲綠色首都」的榮耀。
-
立陶宛教導學童操作無人機 培養國家未來軍事人才
|全球俄烏戰爭開啟了無人機攻擊戰術,因此東歐各國紛紛提高警覺。7月底遭到2架俄國無人機闖入的立陶宛開始教導學童學習操作無人機,提早培育未來軍隊需要的無人機專才;而隨著波蘭和羅馬尼亞等國都傳出遭無人機攻擊,拉脫維亞總統呼籲北約儘快發展反無人機防禦系統,以補強北約的歐洲東翼安全防護計畫。
-
立陶宛聯合政府擬納親俄政黨 群眾發起「羞恥日」抗議
|全球立陶宛國會26日投票贊成社會民主黨籍、擔任社會安全與勞動部長的魯吉尼涅(Inga Ruginiene)出任新總理,她是44歲政壇新秀,去(2024)年才入閣。不過投票之際,數千人在國會外抗議,對她打算將親俄的政黨納入聯合政府表達不滿。
-
暖化衝擊海豹育幼 救援回歸海洋卻難覓食
|全球立陶宛的保育人員今(2025)年3月在岸邊救起9隻奄奄一息的小海豹,還帶回機構教導牠們如何在大自然獨立生存。隨後保育人員將這些小海豹野放回波羅的海,只是在這片海域小海豹們得面臨主食幾乎已被破壞殆盡的挑戰。
-
「小國不畏懼威脅」 蔡英文立陶宛演說籲共同堅守民主
|政治近期出訪歐洲的前總統蔡英文,12日赴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發表演說,點出台灣與立陶宛人民皆經歷威權壓迫歷史,因此更理解自由民主並非理所當然,如今民主國家正面臨威權國家聯合擴張的挑戰,像是台灣正面臨歷來最多的網路攻擊;波羅地海夥伴的關鍵海纜也遭破壞。蔡英文強調,我們或許是小國,卻絕不因威脅而畏懼,共同價值將使民主夥伴更加團結。
-
蔡英文抵達立陶宛 參訪台立合作農業科技公司
|政治前總統蔡英文出訪歐洲,已抵達首站立陶宛,參訪由台立合作的新創農業科技公司,克服氣候因素,每日蔬菜產量可達1000公斤,見證台立合作的重大成果。此外,蔡英文也在交流晚宴致詞感謝立陶宛友台議員堅定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