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
-
-
南三段山難2登山客失溫殞命 同行8歲童報警求救生還
|社會南投信義發生山難,一名來自北部的70歲陳姓老翁,帶著8歲的孫子跟63歲的女山友挑戰南三段,3個人行經可樂可樂安山,卻遇上楊柳颱風,導致受寒失溫,陳姓老翁跟女山友雙雙不治,只有8歲男童獲救。
-
阿爾卑斯山冰川活動頻 安全限制與當地觀光成兩難
|全球阿爾卑斯山區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倍,冰河消融崩塌也日益嚴重。瑞士5月底才發生永凍土溶解,土石流淹沒村莊;在義大利北部的瓦爾費雷山谷上方,陡峭的冰河消融與活動也變快變多,當局密切監控,但相關安全限制措施也引發居民與旅遊業的反彈。
-
爬富士山在樹枝綁布條惹議 台灣登山隊為成員無知致歉
|社會在國內登山,有部分山友會在樹上綁布條,做記號提供指引,防止迷航。不過有國人到日本攀登富士山,發現樹枝上掛有台灣登山隊的布條,因此引發批評。而登山隊的總幹事致歉,表示會員的無知行為,造成國際笑話,將會加強宣導。
-
縱走北二段遇耳無溪溪水暴漲 16登山客受困4日今獲救
|地方台中市消防局19日接獲報案,有2支登山隊共16人,在縱走中央山脈北二段回程時,經過台中市和平區耳無溪營地,因為最近下雨、耳無溪溪水暴漲無法下山,向消防局尋求救援,22日搜救人員評估水勢較緩和架設繩索,將受困4日的16名登山客平安救出。
-
英團隊行前採氙氣療法 5天攻頂聖母峰創最快紀錄
|全球攀登聖母峰是許多登山愛好者的目標,英國一支登山團隊從倫敦出發,只花不到5天就登頂聖母峰,刷新最快紀錄。帶隊嚮導透露,他們使用的是「氙氣療法」,就是在低氧帳篷中進行訓練,號稱能避免高山症、減少環境破壞。但這項技術也引發質疑,尼泊爾主管機構已啟動調查。
-
近10年山域事故迷路占37% 熱門登山路線增路標、可通訊點
|生活登山人口增加,發生山域事故案件也有成長趨勢,消防署統計,近10年來發生3450件,以迷路最多、占了37%。為此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盤點熱門登山路線,跟民間電信業者等單位合作,增設「可通訊點標示」;另外過去每500公尺設置路標,現在熱門登山路線,100公尺就設置一面。
-
降低山域迷途事故發生率 林保署增設手機可通訊點標示、簡易路標
|生活近年來全台登山人口數成長,山域事故案件也隨之增多。為降低迷途及創傷類案件等事故發生率,林保署今(5)日公告,已在山林地區設置1381個手機可通訊點標示、3420面簡易路標,期盼透過增設路標及改善通訊品質方式,增加山友安全保障。
-
下雪登山超美? 小心爬的不是積雪、而是易釀事故的冰雪岩【圖解】
|生活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3月中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讓台灣高山地區罕見從南到北都降起大雪,同時間,也接連發生多起山難。登山專家表示,台灣高山積雪環境大不同,常是雪融化後又結凍的冰雪岩地形,再加上商業登山缺乏規範,雪季登山的危險程度超乎山友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