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宜蘭大溪漁港船隻停泊空間不足 地方爭取新舊港合併
|地方宜蘭縣大溪漁港目前大約有120艘漁船會頻繁進出停泊,但漁民反映,大溪港是全國漁船最密集的地方,船隻停泊空間卻嚴重不足,尤其颱風期間問題更是嚴重,漁船也常發生碰撞意外。地方爭取新舊港合併,盼解決問題。縣政府已完成可行性評估,粗估工程經費需13.1億元,已向漁業署爭取。
-
議員提案設台語小學 宜蘭縣府:實驗學校滿額
|最近宜蘭有縣議員提案,希望設立台語實驗小學,毋過宜蘭縣府以公辦民營實驗學校名額已經滿額的理由,表示無法度閣加設台語小學。在地的台語共學團家長表示,就算講無法度辦台語學校,縣府嘛應當規畫符合宜蘭腔的台語教材,避免予主流腔濫去。教育處是回應講,怹會來研究和規畫。(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過度旅遊且管理不善 馬丘比丘世界奇蹟地位動搖
|全球秘魯著名的印加遺址馬丘比丘海拔超過2500公尺,被譽為「天空之城」,是全球旅人一生必訪的夢幻聖地。但最近再度因為居民抗議,造成關鍵交通停擺、大量旅客滯留,這都凸顯出長期過度旅遊與管理不善的老問題,新世界7大奇蹟的地位也因此面臨挑戰。
-
特有種「台灣葉鼻蝠」 群聚池上玄天宮塔樓30年
|地方大多數的人對蝙蝠存在負面偏見,但在台東池上的富興村,有間廟宇30年前興建時,因為塔樓還沒有完全封住,沒想到就飛來蝙蝠「入住」,後來慢慢的形成一個族群,數量最多有上千隻。當地的保育團體長期觀察,發現牠們是台灣特有種「台灣葉鼻蝠」,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蟲蝙蝠,對當地的農作物很有幫助。由於現在野外的蝙蝠愈來愈少,保育團體就在廟裡的空間設立了解說站,希望改變人們對蝙蝠的偏見。
-
羅厝耶穌聖名堂150週年 拜六舉辦慶祝活動
|彰化埔心的羅厝耶穌聖名堂,是臺灣中部上早起造的天主教堂,今年是建堂150週年,這禮拜六會舉辦慶祝活動,除了彌撒祈禱,閣有真罕咧看的聖體遊行。(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堰塞湖昨傳溢流引恐慌 水利署:引流失敗市區進水
|生活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受創嚴重,目前仍有7人失聯,特搜隊現在針對重點區域包括佛祖街和下游處持續開挖。而災區大量的泥流,也仰賴國軍和志工協助清淤,但昨(28)日中午當地一度謠傳堰塞湖再度溢流,讓現場一片混亂,行政院也趕緊釋出正確的警報聲響,避免民眾再度恐慌。
-
人數衝懸僫撤離?無通知? 花蓮重災責任待理清
|因為風颱樺加沙欲來,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佇9/21早起9點開設,頭一擺開會的時,馬太鞍溪的崩山潭離滇出來閣差20米,一開始講欲撤離保全戶,干焦6个村里;經過下晡專家會議、應變中心暗時6點開第3改會,就宣佈愛擴大到12个村里,撤離的人數對600人增加到7、8千人,當地的鎮長佮鄉長攏講有困難。(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中央21日宣布擴大撤離約8千人 地方:短時間難通知所有民眾
|政治這次颱風來襲,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是在21日上午9時開設,召開首次會議,當時馬太鞍溪堰塞湖離溢流的高差還有20公尺,一開始需要撤離保全戶只有6個村里,然而在下午開過專案會議後,應變中心在晚間6時召開第3次會議時,宣布要擴大到12個村里,人數從600人增加到7、8000人,包括鳳林鎮長、光復鄉長都說,短時間要通知所有民眾有困難,究竟中央地方是如何溝通,請看以下的整理報導。
-
馬太鞍溪堰塞湖為何潰壩?監測團隊告訴你【訪問全記錄】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9/23先溢流再潰壩,重創花蓮縣光復鄉。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及內政部委託陽明交大及台大團隊,從七月起持續監測堰塞湖、模擬致災範圍,也規劃溢流時的撤離計畫。 公視新聞實驗室訪問到團隊中,負責監測的陽明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林志平、研究員李國維,以及負責撤離範圍評估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游景雲,並整理列出採訪原始問答。
-
堰塞湖潰壩災民控未獲撤離通知 中央與地方說法一次看
|社會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潰壩致災,已知造成14人死亡。有受災戶控訴未收到政府告警通知,對此花蓮縣府稱都有廣播撤離,中央則強調已示警建議強制撤離。堰塞湖警戒與撤離通知由誰負責?中央與地方各自在何時要求撤離?「垂直避難法」為何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