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
-
埃及婦產科診所助篩選嬰兒性別 NGO憂影響人口結構
|全球埃及部分地區傳統文化對生男孩仍有高度期待,也帶動各地婦產科診所興起所謂的「性別選擇」服務。雖然歐洲多數國家嚴格禁止基因篩選來決定胎兒性別,但埃及的診所則利用法律灰色地帶推廣這類技術,不僅吸引當地民眾,也向外國客戶宣傳,相關爭議與討論持續升溫。
-
政院拍板「好孕3方案」 民團籲從公托、工時著手改善
|生活為了鼓勵年輕人敢婚敢生,行政院會今(18)日拍板通過「好孕3方案」,包括生育補助一胎要達10萬元、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以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目標力拚明(2026)年新生兒數止跌。不過,民團認為發錢完全無法提振生育率,多國研究實證唯有公托普及、減少工時及促進育兒平衡才有效。
-
中央生育補助增至每胎10萬元 好孕3方案一次看
|生活行政院今(18)日拍板通過「好孕3方案」,加碼生育、試管嬰兒及癌友取精卵補助。其中生育補助方面,未來不論投保類型,女性國人每生1胎均可領10萬元補助,且無社會保險者亦適用,預計明(2026)年1月1日起上路。新制上路後,若加上地方政府現行生育補助,估計雙北與台東民眾首胎最多將可領到14萬元。
-
生育補助提高至每胎10萬 托育聯盟:現金政策難催生
|社福人權少子女化已成國安危機,行政院會拍板通過「好孕3方案」,規劃讓女性國人生育可請領社會保險生育給付加計生育補助,每胎均能達到10萬元;未滿39歲執行試管嬰兒療程各胎首次申請補助將提高到15萬元;另外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也加碼到每案7萬,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
-
國健署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減輕不孕夫妻經濟壓力
|社福人權台灣晚婚、晚育成為常態,高齡懷孕難度也上升,國健署統計,去(2024)年台灣婦女第1胎生育年齡為31.7歲,比20年前增加5歲,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且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已經連續19個月負成長,少子女化已經成為國安危機。國健署強調,正研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減輕不孕症夫妻的經濟壓力。
-
人工生殖補助新制上路3年 去年產下9千試管寶寶創新高
|社福人權台灣少子化嚴重,去(2024)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3.4萬多人,已連續9年下降,不過衛福部國健署補助催生的試管嬰兒去年成功產下9000多名寶寶,卻是擴大人工生殖補助計畫以來的新高。國健署表示,新制上路3年來已有2萬多名試管寶寶誕生,其中600多對夫妻迎來第2胎,甚至有4對夫妻申請拚第3胎。
-
雙胞胎出生相差111日 40歲女延遲生產創國內最久紀錄
|生活雙胞胎屬早產高危險群,而醫學文獻上,雙胞胎延遲間隔生產超過1日以上,稱之為「延遲生產」,因有潛在感染風險等變數,成功機率約不到萬分之一。不過國內有教學醫院為保住當時只有20週的雙胞胎之一,成功將延遲生產天數延長至111日,這也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最久紀錄。
-
研究:不孕症關鍵在腸道 「無害梭菌」影響排卵
|文教科技台大醫院和中研院合作研究發現,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代謝異常的關鍵原因,和體內的腸道菌叢有關係。研究團隊從14位年齡32到42歲的不孕症婦女腸道叢菌中,發現一種名為「無害梭菌」的細菌,如果在體內濃度過高,會影響黃體素的代謝。這項研究可望為不孕症患者提供最佳黃體素補充策略,提升治療效果和成功率。
-
2024美國大選關鍵議題 聚焦經濟、移民與墮胎權
|全球本屆美國大選的關鍵議題,包括最基本的經濟民生問題,以及移民、墮胎權與槍枝管制等等,選民的意識形態對立、分裂空前,民調顯示在經濟與移民問題上,川普的處理能力更被看好,賀錦麗則在保護民主體制,與生育自主等議題佔有優勢。
-
美國大選聚焦經濟及墮胎等議題 川普、賀錦麗各占優勢力搶選票
|全球美國總統選戰進入倒數,這一屆大選的關鍵議題,包括最基本的經濟民生問題、移民、墮胎權、槍枝管制等等,選民的意識形態出現空前的對立分裂。民調顯示,在經濟與移民問題上,川普(Donald Trump)的處理能力更被看好;賀錦麗(Kamala Harris)則在保護民主體制和生育自主等議題佔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