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
-
國健署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減輕不孕夫妻經濟壓力
|社福人權台灣晚婚、晚育成為常態,高齡懷孕難度也上升,國健署統計,去(2024)年台灣婦女第1胎生育年齡為31.7歲,比20年前增加5歲,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且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已經連續19個月負成長,少子女化已經成為國安危機。國健署強調,正研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減輕不孕症夫妻的經濟壓力。
-
人工生殖補助新制上路3年 去年產下9千試管寶寶創新高
|社福人權台灣少子化嚴重,去(2024)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3.4萬多人,已連續9年下降,不過衛福部國健署補助催生的試管嬰兒去年成功產下9000多名寶寶,卻是擴大人工生殖補助計畫以來的新高。國健署表示,新制上路3年來已有2萬多名試管寶寶誕生,其中600多對夫妻迎來第2胎,甚至有4對夫妻申請拚第3胎。
-
雙胞胎出生相差111日 40歲女延遲生產創國內最久紀錄
|生活雙胞胎屬早產高危險群,而醫學文獻上,雙胞胎延遲間隔生產超過1日以上,稱之為「延遲生產」,因有潛在感染風險等變數,成功機率約不到萬分之一。不過國內有教學醫院為保住當時只有20週的雙胞胎之一,成功將延遲生產天數延長至111日,這也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最久紀錄。
-
研究:不孕症關鍵在腸道 「無害梭菌」影響排卵
|文教科技台大醫院和中研院合作研究發現,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代謝異常的關鍵原因,和體內的腸道菌叢有關係。研究團隊從14位年齡32到42歲的不孕症婦女腸道叢菌中,發現一種名為「無害梭菌」的細菌,如果在體內濃度過高,會影響黃體素的代謝。這項研究可望為不孕症患者提供最佳黃體素補充策略,提升治療效果和成功率。
-
2024美國大選關鍵議題 聚焦經濟、移民與墮胎權
|全球本屆美國大選的關鍵議題,包括最基本的經濟民生問題,以及移民、墮胎權與槍枝管制等等,選民的意識形態對立、分裂空前,民調顯示在經濟與移民問題上,川普的處理能力更被看好,賀錦麗則在保護民主體制,與生育自主等議題佔有優勢。
-
美國大選聚焦經濟及墮胎等議題 川普、賀錦麗各占優勢力搶選票
|全球美國總統選戰進入倒數,這一屆大選的關鍵議題,包括最基本的經濟民生問題、移民、墮胎權、槍枝管制等等,選民的意識形態出現空前的對立分裂。民調顯示,在經濟與移民問題上,川普(Donald Trump)的處理能力更被看好;賀錦麗(Kamala Harris)則在保護民主體制和生育自主等議題佔有優勢。
-
國健署擴大人工生殖補助 近3年助逾2萬試管嬰誕生
|社福人權因應少子化,衛福部國健署擴大人工生殖補助,3年來已經有2萬多名試管嬰兒誕生。不過台灣生殖醫學會調查發現,許多備孕夫妻都有錯誤迷思,例如誤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而拖延治療,事實上女性若錯過黃金生育期,再卓越的技術也難以成功;呼籲女性35歲前儘早進入不孕症治療,就有機會生第2、3胎。
-
國慶寶寶成全年生育率指標 估今年將超過去年
|生活今(10)日是國慶日,今日出生的國慶寶寶過往被視為全年生育率的指標,有婦產科醫師指出,今(2024)年國慶寶寶有可能比去年還多。不過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1月到9月累計新生兒9萬7733人,首度未見龍年效應。
-
研究:代理孕母較易罹子癇前症等孕產婦疾病 學者籲加強風險諮詢
|社福人權近期一項研究發現,代理孕母出現產後出血、嚴重子癇前症、敗血症等嚴重孕產婦疾病的發生率,比自然受孕和做試管嬰兒的孕婦至少高出將近2倍。雖然這項研究僅證明代孕與孕產婦併發症的發生存在關聯,尚未證明兩者有因果關係,但澳洲學者庫利(Jackie Leach Scully)仍認為,這項研究顯示人們對代孕的風險了解有限。研究作者也建議,應為代理孕母制定嚴格的法規、改善產前護理,醫界也應提供準家長和代理孕母相關諮詢。
-
《人工生殖法》修法增3族群 民團調查7成反對納單身、同志
|社福人權衛福部今(2024)年5月預告修訂《人工生殖法》部分條文,計畫將適用對象由現行異性不孕症夫妻,擴大新增同性配偶、未婚單身女性及代理孕母等3大族群,不過卻遭婦兒團體反對,10日上午召開記者公布最新民調,有9成民眾認為草案考量不周,還有73%反對代理孕母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