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
-
李在明高票當選南韓總統 台海立場引關注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結果揭曉,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高票勝出。但南韓政治與社會的高度分裂與政治板塊的對峙,未來該如何穩定政局、弭平對立,還有外交政策又要如何拿捏?連線常駐首爾的公視國際記者楊虔豪,來聽聽他的現場觀察。
-
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創新高1729萬得票來自哪些族群?【圖解】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結果今(4)日揭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得票率、將近1729萬票當選總統,不僅得票數創下歷史新高,也成為民主黨陣營史上得票率最高的總統。支持李在明的選民是哪些族群?是什麼因素讓李在明順利當選?
-
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學者估對台將回復文在寅模式
|全球南韓第21屆總統由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當選,他在競選期間被批評親中,也曾對韓美同盟抱持較懷疑態度,更多次表態韓國應和台海衝突保持距離,未來外交走向引發關注。學者認為,李在明對台態度將回歸到文在寅時期模式,互動謹慎且低調。
-
右翼納夫羅茨基當選波蘭總統 路透:衝擊親歐政府與對烏政策
|全球波蘭總統大選結果2日出爐,右翼保守黨納夫羅茨基(Karol Nawrocki)以50.89%得票率逆轉險勝。路透社報導,納夫羅茨基反烏克蘭加入北約,並主張削減烏難民福利、以波蘭人優先,可能將對歐盟、烏克蘭關係帶來挑戰。
-
南韓提早選總統 候選人李在明、金文洙是誰?有何對決焦點?
|全球南韓前總統尹錫悅任期未滿,就因戒嚴失敗被彈劾,6月3日南韓將提早舉行總統大選。6位候選人中,以最大在野黨的李在明民調支持率最高,其次是執政黨推派的金文洙。這些主要候選人是什麼背景?大選有哪些議題受矚目?又將如何影響台灣?
-
川普當選後美考慮移民人數增 愛爾蘭、英法申請量創新高
|全球從去(2024)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考慮移民海外,而且首選大多是歐洲,像是葡萄牙,原因是當地的生活成本比美國低;此外,申請愛爾蘭、法國和英國的永居或是護照的美國人也都破紀錄。不過事實上,因為美國政治上的分歧以及槍枝暴力氾濫,在拜登當選時也同樣出現不少人想移民。
-
菲律賓期中選舉2大陣營對決 杜特蒂羈押中仍高票當選市長
|全球菲律賓在昨(12)日進行期中選舉,其中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雖然遠在海牙國際刑事法庭的監獄裡,但是毫不影響他當選老家納卯市的市長。此外,這場大選也被看作是馬可仕與杜特蒂2大陣營對決,將會影響未來3年的政局。
-
得票數是對手8倍多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有望獄中當選家鄉市長
|全球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今(2025)年3月因被控違反人類罪而遭逮捕入獄。然而,菲律賓12日舉行的期中選舉非官方開票結果顯示,杜特蒂以壓倒性票數當選家鄉達沃市的市長。杜特蒂的女兒莎拉杜特蒂表示,將為父親如何在獄中宣誓就職擬定相關計畫。杜特蒂的兒子在本次選舉中則有望當選達沃市副市長,很可能在杜特蒂出獄前代理市長職位。
-
歐洲唯一邦交 總統祝賀良十四世當選新教宗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當選,教廷是臺灣佇歐洲唯一的邦交國,總統賴清德就隨指示駐教廷大使館轉達祝賀的消息,也佇社群平台用英文刊文,期待臺灣和教廷83年的邦誼,進一步促進和平、正義和團結。另外,賴總統敢會親身去梵蒂岡出席教宗就職典禮?外交部強調,人選由總統府決定,當咧和教廷接接。(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台出席教宗就職典禮代表未定 外交部:密切接洽中
|政治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當選,教廷是我國在歐洲唯一邦交國,總統賴清德第一時間指示駐教廷大使館轉致賀電,也在社群平台發文祝賀,期待台灣與教廷83年的邦誼,進一步促進和平、正義與團結。而各界關注賴總統是否會親自前往梵蒂岡,出席教宗就職典禮?外交部表示,人選由總統府決定,正密切與教廷接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