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
-
腸病毒重症近6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籲家長提高警覺
|生活丹娜絲颱風過後,傳染病風險上升。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1例類鼻疽及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另外新增1例類鼻疽死案例是在風災前發病,推測為吸入性感染;另外也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疾管署提醒家長,今(2025)年腸病毒重症累計有13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一定要提高警覺。
-
國內出現「兔熱病」 疾管署:接觸動物著愛洗手
|疾管署公佈十年來頭个「布氏桿菌病」帶病入境案例,是一名北部的50外歲男性,4月捌去中國新疆旅遊,去摸羊佮馬了後無洗手,轉來臺灣就發病蹛院,目前已經平安出院。另外,國內也出現三冬來頭例「兔熱病」本土病例,疾管署提醒,這兩種病是人和精牲攏會感染的病,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新聞標題及導言皆為台語文)
-
7旬婦發燒無力染兔熱病 近3年首例本土病例
|生活疾管署公布近十年來,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個案是一名北部50多歲男性,4月曾經到中國新疆旅遊,接觸羊隻和馬匹後沒洗手,返台後發病住院,所幸經過治療後已經康復出院。另外國內也出現近3年來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疾管署提醒,這兩種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
全台梅毒病例比去年同期增7% 24歲以下通報數量連4年上升
|生活疾管署統計發現,國人感染梅毒病例呈上升趨勢,今(2025)年截至7月的確診人數較去(2024)年同期上升7%,其中13至24歲族群通報數已連續4年上升。疾管署分析,梅毒病例數增加與民眾就醫檢驗以及性活躍、不安全性行為等因素有關。7月上路的高風險族群快篩服務,目前已有200多人次使用,共篩出10人為陽性。
-
豪雨後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增 疾管署籲落實防疫
|生活「屈公病」在全球加劇,尤其中國廣東近一週的新增病例將近3000例,疾管署宣布,將廣東的旅遊警示,提升到第二級警示,除了防堵屈公病外,「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在丹娜絲颱風後,分別增加3例與4例,其中的6例具有「污水污泥」接觸史,疾管署提醒,中南部日前豪大雨剛過,相關的病源菌可能暴露在空氣中,會透過接觸或吸入患病,在清掃住家時,須落實防疫。
-
中菲屈公病疫情嚴峻 台灣加強港埠篩檢
|生活中國廣東省今年累積屈公病,確診近7千例,另外菲律賓、印尼等國家也是屈公病流行地區,為防範境外移入屈公病,疾管署表示,已在國際港埠加強發燒篩檢,明(5)日也將宣布是否將廣東旅遊疫情建議從現行一級注意提升到二級警示。
-
今年已32例類鼻疽創新高 疾管署估疫情需觀察至8月底
|生活受到低壓帶和西南氣流影響,各地天氣不穩定。氣象署表示,今(29)日晚上西南氣流將引入對流雲系,降雨從沿海向內陸移動,南部不排除豪雨以上等級的降雨。而疾管署也公布上週新增4例類鼻疽;由於颱風季尚未結束,又有西南氣流來臨,中南部仍有積淹水情況,預估疫情要觀察到8月底。
-
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數創6年同期新高 與登革熱有何不同?
|生活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發布公告,指屈公病病例數在全球急速上升,目前已傳播119個國家、逾25萬病例數。疾管署指出,台灣今(2025)年累積15例皆為境外移入,數量為近6年同期新高。屈公病是什麼?症狀有哪些?與登革熱有何不同?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相關資訊。
-
年輕族群梅毒病例連4年增 疾管署推匿名諮詢與篩檢服務
|生活國內3大性傳染病中,愛滋病與淋病疫情近年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但梅毒卻未見改善。疾管署統計發現,尤其是13到24歲的年輕族群梅毒通報數已連續4年攀升。為了提升國人性傳染病防治觀念,疾管署從今(2025)年7月起,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全國共有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並針對24歲以下年輕族群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
-
1至4月查獲逾1600件喪屍煙彈 高於去年全年
|社會二級毒品依托咪酯俗稱「喪屍煙彈」,近2年遭到濫用,光是今(2025)年1到4月查獲的相關非尿液檢體已經超過1600件,比起去年整年還高。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今(2)日特地舉辦座談並找來各界專家代表,關注新興毒品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