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哈馬斯衝突
-
以色列空襲加薩15次釀68死 人道救援專區未倖免於難
| 全球2025年一開年,以哈衝突就以血腥開場。1月2日,以色列軍方空襲加薩地區15次,造成至少68人死亡。死者包括加薩警察部門首長和他的副手,就連位於加薩南部,被劃為平民人道救援的專區也難逃遭到轟炸,許多棲身的婦女兒童都不幸罹難。
-
-
以色列空襲加薩5記者身亡 以軍稱為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
| 全球以色列26日清晨空襲加薩,造成31人死亡,其中有5人是記者。根據巴勒斯坦記者聯盟表示,自以哈衝突以來,殉職的巴勒斯坦記者已超過190人。
-
-
遭國際特赦組織指種族滅絕 以色列譴責否認報告結論
| 全球以哈衝突將滿14個月,加薩死亡人數突破4萬4500人,其中大多是平民。國際特赦組織5日公布調查報告,指控以色列從衝突開始就在加薩實施種族滅絕,對國際社會是一記警鐘。但以色列與美國不同意報告結論,以色列還譴責國際特赦組織是惡劣又極端的組織。
-
敘利亞叛軍攻陷兩大城 軍車集結鎖定第3大城
| 全球敘利亞叛軍沙姆解放組織上月底對政府軍展開攻勢後,已攻下第2大城阿勒坡,週四(5日)又拿下中部戰略性城市哈瑪,距離首都大馬士革已不遠。專家指出,哈瑪失守是對敘利亞政府的一大打擊。叛軍下一目標已鎖定第3大城荷姆斯,約有200多輛軍車朝荷姆斯集結。
-
以黎達成停火協議 以軍60日內將撤出黎國
| 全球為了避免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會演變成中東地區的全面戰爭,美國和法國居中強力斡旋。在26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以黎已經達成停火協議,在台灣時間今(27)日上午10時正式生效,接下來的60天內,以色列將逐步撤出、黎巴嫩領土。美方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要推動加薩停火。
-
以色列、黎巴嫩真主黨停火協議生效 協議內容為何?衝突始末一次看
| 全球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自去(2023)年爆發衝突以來,總共已造成上千人死亡。隨著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以黎停火協議已於當地時間27日凌晨生效,雙方將進入為期2個月的停火期。根據外媒報導,協議內容包括以色列要在60天內從黎巴嫩南部撤軍,真主黨武裝分子則撤至利塔尼河以北,並由美國領導的國際小組監督各方的遵守情況。停火協議內容還有哪些?雙方又是如何爆發衝突?
-
以黎60天停火協議今凌晨生效 納坦雅胡:持續時間取決於真主黨
| 全球美國總統拜登26日宣布以色列與黎巴嫩政府已接受由美國與法國斡旋的停火協議,結束長達13個月的衝突,根據協議內容,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將停火60天。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皆透過聲明表示,停火將為回復到長久的平靜創造條件;不過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則強調停火的持續時間將取決於真主黨是否在協議期間試圖武裝自己。
-
美方提以黎停火協議 已獲以色列內閣批准
| 全球就在剛剛,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他的內閣已經核准由美國斡旋的以色列、黎巴嫩真主黨停火協議。真主黨稍早前已表示,將確認此協議與先前所談的是否相符。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根據相關協議,自27日、週三凌晨4點開始,在以黎邊境的戰爭將告一段落。
-
馬克宏將出席歐國聯法以之戰 4千警力戒備反猶衝突
| 全球就在以色列跟荷蘭的足球隊,在歐洲國家聯賽球迷衝突事件後。14日法國跟以色列的比賽,法國總統馬克宏將到場,到時候將動員4千警力維安;以色列提醒海外公民注意「以示威為幌子」的暴力襲擊。整起事件源於7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球賽後,反猶太民眾攻擊以色列球迷,當局隔天實施集會禁令,不過仍有挺巴勒斯坦民眾無視規定,10日發動街頭示威,超過百人被捕。
-
以哈衝突滿400天 以色列民眾促協議停火釋放人質
| 全球以哈衝突已400天,以色列民眾9日聚集在首都特拉維夫,抗議停火、釋放人質協議至今仍無結果。另外還傳出卡達認為以哈雙方都沒有誠意談判,決定退出協助和談工作。
-
以哈戰爭/哈瑪斯領袖辛瓦遭以擊斃 納坦雅胡:戰爭結束的開始
| 全球以哈戰爭已經開打1年多,以色列宣布,以軍在加薩南部的槍戰中擊斃哈瑪斯現任領袖辛瓦(Yahya Sinwar)。辛瓦被認定是去(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的主謀之一,也是以哈達成全停火協議的最大障礙。中東研究人員表示,辛瓦的死可能為這場衝突找到出口,但哈瑪斯也可能因為憤怒,殺害手中人質作為報復。
-
以哈衝突將滿1年 多地針對加薩戰火發起抗議示威
| 全球以哈衝突即將滿1年,除了戰事沒停 ,釋放人質也沒有結果,全球各國則不斷出現針對加薩戰火的抗議示威。義大利因為禁止街頭抗議,引發警民暴力衝突;英國則是發生親以色列與親巴勒斯坦的群眾,在街頭對峙。
-
伊朗空襲以色列 以、美2國稱會嚴厲還擊
| 全球以色列2日表示在黎巴嫩南部與真主黨交戰,已有8名士兵陣亡,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正處於對抗德黑蘭軍事聯盟「抵抗軸心」的艱難戰爭中。除了真主黨,以色列前1日也就是1日才遭伊朗才密集飛彈攻擊,部分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誓言「讓伊朗付出代價」,可能會是用更強硬手段,針對伊朗的核設施發動攻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日表示他反對以色列這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