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輸入食品27萬件檢驗合格 部分檢出微量輻射以茶類最多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自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針對福島5縣市食品,一開始禁止輸入,到2022年改為有條件輸入,再到昨(21)日全面解禁。這幾年日本輸入食品,檢驗批數超過27萬,皆合格,不過還是有部分產品檢出微量輻射,這14年來,微量檢出最多的是「茶類」,比例為0.62%。
日本福島核災2011年發生至今已經超過14年,國內一開始先採取禁止福島5縣食品輸入,經過11年後,在2022年改為風險管理,要求福島5縣食品要檢附輻射與產地雙證、有條件輸入,再花3年,決定全面開放。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在過去十多年來,經過20幾萬件的抽驗,都沒有發生不合格的情況,所以我們是依照這個程序的標準來進行。」
14年來檢測日本食品超過27萬件、全數合格,不過仍有微量檢出品項,以茶類最多,152件占0.62%,今年(2025)微量驗出3件,包括抹茶、舞菇、香菇,皆非出自福島5縣。
福島5縣自2022年有條件開放,則微量驗出4件,以櫪木的地瓜乾 ,每公斤41.8貝克最高,不過仍未超標。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銫137它半衰期就高達30年,所以還是要很小心,國際上有新的證據說有輻射的疑慮,我們的食安政策就要重新檢討。」
儘管未超標,但醫師仍認為應該謹慎並滾動檢討,至於目前國內的檢驗量能,核安會盤點達4萬件。
核安會輻射防護組環境科長王雅玲指出,「國原院還有輻射偵測中心,先就這2家實驗室加起來的話,我們都還有3.8萬件的量能,食藥署它們也有實驗室,2000件,所以這樣整個加起來,還可以有4萬件。」
福島核災至今仍有影響,除了陸上輻射污染,排放含氚廢水,也引發污染水產品疑慮,福島第一核電廠在17日,結束第16批次含氚廢水排放作業,這次長達19天。根據核安會監測,局部擴散至「關島西北方海域」,自去年(2024)起國內採檢超過1萬6千件樣本,皆無輻射異常。
姜筑/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