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預告校事會議修法 匿名、無事證投訴不受理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教育部昨(21)日預告校事會議相關修法,教育部長鄭英耀22日上午出席活動前重申,修法重點包括,確立校事會議要處理的只有「不適任教師」,為此,將有過濾機制,而不具名、無事證的投訴,明定不處理;此外,新增「輔佐人」機制,保障當事人訪談權益。
小案大辦、濫訴不斷,教團頻呼籲正視「校事會議」衍生的問題。教育部21日正式預告相關修法,增訂親師生溝通預防機制,明定受理決定處理規範,刪除匿名檢舉例外規定。
部長鄭英耀22日,在台師大辦理的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前受訪重申,修法後不受理匿名檢舉,是希望回歸民主法制。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老師有不當,那我們應該勇於依法來檢舉投訴,但是不應該躲在這一個看不見的地方,去做無的放矢,我想這對民主教育、校園的民主也是一種傷害。」
鄭英耀指出,草案明訂校事會議要處理的只有「不適任教師」,也新增「輔佐人」,保障當事人訪談權益。
對預告修正版本,全教總認為,可減少部分濫訴,但解聘援用考核辦法,即使沒到解聘情況,仍有調查程序,小案大辦依舊。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另外生出一個這個考核辦法,裡面的一個直接派人調查,而且那個調查,一樣是要2到3個月,不會去改變這個小案大辦的狀況,就顯示說他不相信學校嘛。」
國教盟支持肯定此次修法,卻也認為,實務狀況仍會遇到「一送就調查」的情況。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將受理移到教育局處委任的小組去做處理,那這樣可以快速,那麼設計一個檢核表,就能檢核說小案大案的一個問題。」
國教盟主張,將是否受理移到地方局處委任的小組處理,其他制度不變,但全教總再發聲明,強烈譴責草案是在「毀師滅校」。由於立院教委會已排定24日公聽會,鄭英耀強調,會聽取各方意見並綜觀考量,在年底前公告修法完成。
姜筑/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