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國船多次拖斷波羅的海海纜 我外交部邀各國建合作平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我國近年來多次發生海纜受損事件,其中不乏中資背景權宜輪蓄意破壞。而歐洲波羅的海去(2024)年也接連發生海纜遭拖斷案例,適逢歐洲「福爾摩沙俱樂部」第2屆年會在台灣舉行,外交部長林佳龍宣布啟動「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希望邀請各國加入、建立全球夥伴合作平台來確保海纜安全。

和歐洲「福爾摩沙俱樂部」年會主席攜手見證,外交部長林佳龍宣布我國啟動「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希望邀請各國加入、建立全球夥伴合作平台來確保海纜安全。

外交部長林佳龍指出,「切斷一條電纜就可能癱瘓一個國家的經濟,動搖國家安全。近年台灣多次親身經歷電纜受損的影響,韌性不是理所當然的,必須透過規劃、執行與合作來建立。」

列舉近年來台灣多次經歷海纜受損,其中不乏中國灰色地帶襲擾、蓄意破壞。而波羅的海去年也接連發生具中國背景的船隻拖斷海纜事件,讓海纜防護成為台歐合作交流重心之一。

「福爾摩沙俱樂部」年會主席,同時也是歐洲議會議員的柯理和(Rihards Kols)表示,「台灣最清楚何謂長期被施壓鎖定,也正因此台灣的經驗很重要,我們要傳遞一個簡單而明確的訊息,我們不會再把這些電纜當成『看不見的東西』,它們是戰略資產,更是自由社會的生命線。」

來自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的柯理和指出,歐洲內部正在研議建立「海洋聯盟」法制架構,讓各國可對破壞海底基礎設施的船隻,進行拘留與調查,以防止相關行為企圖擾亂國家主權安全。

柯理和說:「台灣是歐盟第13大貿易夥伴,這是非常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台灣是可以信賴的夥伴,讓歐盟可以倚靠,這就是維繫多年的歐台關係。」

強調歐盟未來的印太政策中,台灣的角色應該更被凸顯。柯理和也表示,歐盟正推動「2030戰備計畫」與「歐洲再武裝」政策,希望強化歐洲防衛能量與供應鏈韌性,除了歐洲製造外,也願邀請「可信賴夥伴」一同研發製造,認為台灣能在無人機與自主水下載具等領域,與歐盟落實合作。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