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開發14款市政服務APP 民代籲整合促觀光又便民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高雄市為因應民眾的交通、醫療及市政服務等需求,共開發14款APP,但有些不僅類型雷同、功能也重覆,因此民代建議應該整合;研考會承諾會慢慢整合,並先以數位市民網站來整合服務。
來到公車站,打開交通局APP查詢公車動態,因應民眾交通及市政等需求,高市府及委外單位共開發14款APP,但民代發現有部分類型雷同、功能也重複。
無黨籍高雄市議員張博洋指出,「凱旋醫院跟民生醫院還要分兩個APP,其他的醫院又不能用市府的APP去進行線上掛號,可是在別的縣市是可以的。包含說這個民政APP、里政又APP,這兩個又把它分開。」
高雄官方光交通APP就有4種,以IBUS+為例,雖可導航公車轉捷運或輕軌,但若要查詢車廂擁擠狀況,只能另外下載高雄捷運APP,對民眾來說並不便民,民眾也認為交通APP若能整合並加上當地景點,對觀光更有助益。
台中遊客陳小姐表示,「公車、捷運、輕軌全部都整合在一起,如果再把景點再放進去地圖裡面,其實這樣很一目了然,而且又可以支付,就等於說一款APP就可以到處通行。」
高雄市民黃小姐認為,「沒整合對遊客來說,可能會比較大的影響。」
眾多市政APP功能零散、且每年需付費維護,部分下載及使用率還很低,讓民代質疑效用不大,建議參考外縣市做法,把相同類型的APP進行整合。
高市研考會資訊處數位服務科長王雅平回應,「我們希望市民用得好、用得順,例如我們現在跟社會局合作的『好孕行得通』電子乘車券上線以後,我們申請的比例已經達到了99%,未來我們會秉持以數位市民平台為核心,串聯更多的局處服務。」
高雄正朝著AI智慧城市目標發展,但APP卻一點也不智慧,面對民代及民眾反映,研考會承諾會慢慢整合APP,現階段先以數位市民網站來整合服務。
洪詩宸/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