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底便道搶修 中午已恢復通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昨(21)日晚間9時多開始溢流,水淹過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水位在晚間10時45分降到便道以下。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在狀況開始前就已疏散河道機具,也撤離附近100多位居民,所有狀況在今早8時解除。經過工程單位搶修,今(22)日中午12時南北向已恢復通車。
21日晚間9時多馬太鞍溪新堰塞湖開始溢流,水淹過馬太鞍橋臨時便道,水位在晚間10時45分降到便道以下。只是由於便道仍有積土和樹木殘枝,紐澤西護欄也有部分走位,得等交通部公路局整理後再開放通車。
公視新聞記者游騐慈現場報導,「這裡是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昨天晚上因為溢流水一度淹過路面,後來水退了,目前工程人員正在清理積土,不過道路仍持續封閉。」
隔天一早許多上班或當地民眾不知道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封閉,還是開車前往,直到看到告示牌才知道,只能得繞道而行,也造成狹窄的193縣道一度塞車。對此,當地民眾鍾先生表示,「會多個40幾分鐘,不方便,那碰到這個災難也沒辦法。」
當地民眾洪小姐則認為,「趕快通車比較方便啊!」
當地民眾鍾先生說:「因為那193要繞一大圈啊,變成這樣去所以很麻煩。」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雖然馬太鞍溪新堰塞湖發生溢流,不過已提前就疏散河道機具、暫停工程,附近100多位民眾也早已撤離。由於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橋面仍相當完整,已經在22日早上8時解除所有狀況,原先撤離的民眾都已經返家。
季連成說明,「目前這個新的堰塞湖大概只剩下5萬噸的水,而且在按照它昨天的溢流口在逐漸地緩慢地在溢流出來,那將來它的狀況就會跟那個堰塞湖155萬噸,每天在不斷地流,流到這個小的堰塞湖,5萬噸又慢慢地流然後按照河道在走,這段時間所做的堤防、河道的疏濬都沒有危害。」
目前便橋2公尺的大涵管還是完好的,季連成表示,預計22日中午1時就會打通便道,儘快恢復通車。接下來會將工作任務從災後救援轉型成災後復原重建,9大功能分組也會常駐花蓮,希望鄉親放心。
而溪底便道經過今日的搶修,中午12時南北向已恢復通車。
許勝婕/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