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澎湖漁民控海龍風電危及航運 業者:有裝防撞燈與夜間標示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2號風場已經完成37座風機安裝,3號風場36支風機預計明(2026)年底完工,風場距離澎湖目斗嶼海域只有12浬(海里),是澎湖漁民傳統作業區。漁民批評風機不但影響魚場,對漁船航行安全也造成危險,不過業者強調皆有安裝防撞燈和夜間標示,會持續和漁會溝通。

高聳的風機在海面上矗立,巨大的葉片不斷旋轉,離澎湖目斗嶼海域12浬(海里)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2號風場,遭澎湖漁民指控,風機設立後明顯影響魚場,且因為基座低加上沒有夜間照明,對漁船航行造成危險。

澎湖漁民表示,「一定有差,因為原本魚很多的地方,以前就是我們傳統的漁場,然後現在他用下去變成我們沒地方抓了。」

澎湖縣近海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淳永指出,「他要做,你能有什麼辦法,裝下去多少都會受影響啊,潮汐、風力都會改變。」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位於彰化外海45至70公里處,水深為35至55公尺,2號風場共有37座風機已安裝完畢,3號風場則有36座風機,預計明年交貨完畢安裝,裝置容量1044MW。

業者表示,所有水下基礎設施都有防撞燈和夜間標示,並公布GPS點位,後續會持續和漁民、漁會溝通。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政府暨公共關係總監廖珮君說明,「所有的水下基礎其實都有防撞燈跟夜間標示,大家也知道風機會有黃色塗裝,會提高能見度。另外我們也有每個點位、每個風機跟水下基礎點位的GPS資料,也有提供給相關單位來提升所謂的航安,我們也會持續按照主管機關的要求,跟漁民跟漁會保持良好的對話。」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認為,「漁民期待的是說,每1支風機能夠設置防碰撞的機制,沒有法律約束的話,業者不會做,所以這些都需要政府的法規納入才有辦法,我們希望政府能夠積極一點,是真的達到所謂的環境保護、生態永續的概念才對。」

環團希望政府將風機防溶出重金屬、防漁船碰撞等裝置,以及對生態更友善的施工方式入法,別讓綠電披上血色能源的外衣。能源署則強調,風場皆有依航港局規定設置自動識別系統,將請業者和澎湖區漁會了解溝通。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