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照顧著長輩,邊陪著他們打拍子,一起聽台上志工團員唱歌,讓長輩放鬆心情。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大,機構的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大、流動性高,願意照顧長輩的資深護理人員也是默默付出。
新北市私立南丁格爾住長照機構主任、有20年護理經驗的楊佩萍透露,「長照工作真的是很辛苦啦,從早到晚,我們是24小時都要有人值班、應付長輩的一些生活起居。」
新北市私立南丁格爾住長照機構照服員、有7年照護經驗的程泳盛則說道,「我今天做了這塊,在照顧上面相對的我就可以知道說,我自己在照顧父母親的時候,可以更注意到哪些事情。」
面對年輕人投入意願低的現況,專家直言,長照護理人員的薪資不如醫院護理,加上體力負荷大,流動率不低。
前亞東技術學院護理系主任王冠今說:「護理工作的範圍很大,我可以選擇,大部分的孩子呢,他可能比較希望去診所,尤其是醫美診所,待遇也不錯。」
推著工作車,一進到退房的房間,迅速將床單換新鋪好,還清潔了廁所,用最短的時間熟練的整理好房務,過程很流暢,可是卻不輕鬆。
福泰飯店集團副總經理薛志民表示,「希望是說政府是不是能想到一些什麼更好的方法,我們也期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
根據觀光署統計,旅宿業推估缺工6600人,希望引進外籍中階技術人力來填補。可是像幼教業倚重本國人力,教保人員因為照顧幼童的責任心無法正常午休,種種因素導致幼教產業人力吃緊。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解釋,「一個班級本來是兩個老師,一個老師離開了教室去休息,班上就會變成是一個老師去帶24到30名的小朋友,就是完全直接違反師生比。」
探究各種產業的缺工原因,專家分析,像是長照護理業流動率較高外,營造業則是工作辛苦,面對基礎建設發展、都更推動,工程量大增,資深工人卻高齡退休,即使提高薪資,青壯年勞動力也不易補充。
人資專家楊宗斌指出,「營造業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覺得說頂著大太陽工作其實蠻辛苦的,寧可去找比較低薪水,但是坐辦公室的的工作。」
此外,全球AI產業如火如荼發展,台灣半導體業居於領先地位,可是人員需要輪班、工作壓力大,加上國外挖角頻繁,人才供給緊張;紡織、金屬加工等的傳統製造業,受到國際訂單波動影響,長期穩定的人才同樣不足。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主計總處的資料來看,29歲的這樣以下的人口數大幅減少,如果你是過去習慣用年輕人的行業的話,你大概真的會找不到人。」
學者分析,少子化下,年輕勞動力下滑成為結構性問題,除了用移工填補人力外,面對各產業缺不同的缺工背景因素,需要對症下藥。
勞動部次長李健鴻回應,「其實勞動部一直有反映,他們主管的行業、有反映缺工的一些相關部會,都一直有在合作。」
對此,勞動部推行缺工就業獎勵,針對營造業等的所謂「3K產業」,以及長照護理人員獎勵就業;也會與各部會合作,針對各產業缺工實況,就薪資、工時、班制等因素對症下藥,紓緩缺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