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加拿大失明男「以牙還眼」 牙齒嵌人工角膜植入眼中重見光明

醫師執行眼科手術,圖非當事人。(圖/美聯社資料照)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加拿大一名男子右眼失明20年,過去曾動了近50次眼科手術,包含眼角膜移植,但每次都只能使用幾個月或幾年,直到今(2025)年6月,這名失明男子透過將嵌入人工角膜的牙齒放入眼睛的罕見手術,終於重見光明。

CNN報導,加拿大民眾布倫特·查普曼(Brent Chapman)13歲時,因服用消炎止痛藥布洛芬突然產生嚴重反應,導致全身包含眼球表面都出現灼傷,最後左眼因感染而失明,右眼也幾乎完全喪失視力。

今(2025)年33歲的查普曼表示,在過去20年內做了近50次右眼手術,其中大多都是眼角膜移植,但這些眼角膜只能在他體內維持幾個月、最長也只有數年,始終無法痊癒。直到今年6月,查普曼才透過罕見的「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重見光明。

此次執行手術的醫師解釋,這種手術是先從患者口腔中取出一顆犬齒及其周邊的薄骨骼,再將牙齒削成約4毫米厚的塊狀,並鑽孔放入人工角膜。

這塊嵌入角膜鏡片的牙齒會先植入患者的臉頰或眼皮中,並暫放數個月,讓軟組織在周圍生長、與活體組織結合後,再動手術在患者眼睛前方開一個孔,把這一小塊牙齒放入,取代受損角膜的功能。此時光線即可透過人工角膜進入視網膜,成功達成「以牙還眼」的效果。

(圖/法新社)

負責治療查普曼的醫師莫洛尼(Dr. Greg Moloney)說明,牙齒是固定人工角膜的理想結構,因為牙齒既堅硬,又能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且本來就是身體的一部分,較不會發生排斥。

CNN報導指出,在健康的眼睛狀態下,眼角膜會讓光線穿過並進入水晶體,再投射到視網膜,接著由視網膜將其轉換成神經訊號、傳送至大腦。類似查普曼的狀況,角膜組織會出現疤痕和角質化,導致視覺機制失靈,甚至還會排斥新的眼角膜移植。

莫洛尼提到,通常是病患已嘗試過各種療法都無效,或是醫師一開始就知道其他治療方案行不通的情況下,才會選擇「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且全球僅有少數專家能執行此手術,相當罕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