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研究:通勤時間長或居住空間小 失眠機率較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日本最新研究指出,通勤時間超過53分鐘、或住處面積不足95平方公尺(約28.74坪)者,失眠機率更高。相對地,縮短通勤時間或擴大居住空間,則失眠和白天嗜睡風險會較低。
國際期刊《運輸與健康》(Journal of Transport & Health)最新研究指出,若通勤時間超過53分鐘、或住處面積不足95平方公尺(約28.74坪)者,罹患失眠症的機率更高。
這項研究是日本大阪都立大學建築計畫學研究所針對1757名40至59歲在東京都會區工作、每週至少通勤5天,且通勤方式是步行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上班族,以線上問卷調查通勤時間、居住空間大小,並用2項睡眠相關量表AIS與ESS測量受試者的白天嗜睡與失眠狀況。
研究發現,通勤時間超過50分鐘者,罹患失眠和白天嗜睡的機率更高;通勤超過100分鐘者,失眠和白天嗜睡情況會顯著增加。若居住空間面積小於95平方公尺者,罹患失眠症狀機率同樣會更高,不過,居住空間大小與白天嗜睡症狀在統計學上並無顯著關聯。
研究指出,居住在城市者通勤時間較具優勢,但居住環境通常易有噪音、空污、光害及社區信任度不足等問題,都是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的因素;住在郊區者雖然通勤時間較長,但環境品質可能相對較優、空間較大,有利於緩解長時間通勤造成的失眠影響。
該研究也說明,在排除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變數影響後,較長通勤時間仍會影響失眠與白天嗜睡狀況。不過該研究同時指出,家庭收入較高者,出現失眠或白天容易打瞌睡的機率確實也較低。
過去研究指出,通勤時間是第2大會犧牲睡眠時間的活動,僅次於工作時數。長時間通勤會導致睡眠時間縮短,並增加高血壓、壓力、疲勞和肥胖等健康問題風險。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