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國女性專屬空間增 打造喘息空間暫時擺脫社會框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國社會對於性別的討論相對受限,不過近年來從大都市到郊區,女性專屬的空間一間間冒出,北京有專屬女性的文化聚會場所,杭州郊區則有女性的專屬共居住宿,暫時擺脫社會加諸在女性身上的框架。

包子出籠,冒著白煙,香氣在廚房裡飄散開來,圍在餐桌旁的,是來自各地的女性互相笑鬧分辨誰包的最醜。

女性共享屋住宿者:「這麼醜是誰做的啊?」

這棟山中小屋,坐落浙江省杭州市的臨安區,看起來是普通民宿,其實是中國少數女性專屬的共享住宿空間。走進來,不必再扮演母親、女兒或誰的員工,在這裡只需要做自己。

女性共享屋住宿者陳芳妍說,「我們昨天晚上第一次見,但是她就是會主動幫忙我,幫我套枕頭套啊、要不要喝水,什麼都會問我,就到這裡很放鬆。」

白天結伴出遊,夜晚桌遊拚到深夜,有人來尋求陪伴,也有人只是想遠離男性目光與父權評價。

30歲的創辦人陳雅妮人稱「可可」,曾長時間待在高壓職場,也遭遇過騷擾;這些經歷讓他萌生打造一個,讓女性可以放心喘息的地方。

女性共享屋創辦人陳雅妮表示,「可能也會有非常多的女性是存在在同樣的困境裡面,那麼她們應該也會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地方。」

創辦人一開始先在春節上網號召,吸引想暫時遠離家人「逼婚、生子」的女性。而這股對單一性別空間的需求快速上升,背後也反映社會結構的轉變。

女性共享屋志工袁曉倩認為,「女性不管是說在受教育,然後經濟的程度上面,肯定是有一定的提升的,有了提升之後對自己的關注肯定會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膩。」

社群媒體加速擴散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杭州山區也有一處女性的心靈避風港。

「娘家」創辦人楊雲指出,「『娘家』就是參加者精神上有個港灣,它想的就是當我無處可去的時候,我有一個地方托舉(接住)我。」

不只郊區,北京這樣的大都市裡,女性文化空間也逐漸出頭,雖然中國對性別議題的討論仍有限,但一間間女性「自己的房間」,正在各處悄悄落地生根。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