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後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增 疾管署籲落實防疫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屈公病」在全球加劇,尤其中國廣東近一週的新增病例將近3000例,疾管署宣布,將廣東的旅遊警示,提升到第二級警示,除了防堵屈公病外,「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在丹娜絲颱風後,分別增加3例與4例,其中的6例具有「污水污泥」接觸史,疾管署提醒,中南部日前豪大雨剛過,相關的病源菌可能暴露在空氣中,會透過接觸或吸入患病,在清掃住家時,須落實防疫。
掃除屋內積水,清理殘枝落葉,無奈連日大雨,南部災情不斷,難得太陽露臉,志工加快善後。
台南後壁長短樹社區志工許小姐說,「害怕蚊子,我們都會叫他們穿長袖,會怕登革熱,所以我們都把水桶有積水我們都會清。」
穿雨鞋、戴口罩,整理環境前,先把防疫做到位,畢竟豪雨過後,疫情來勢洶洶,染上「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的風險隨之升高。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強風暴雨過後,這些原來在土壤中或地面上的病源菌,都很容易暴露在空氣中或者是地表面上。」
依照最新統計,新增3例類鼻疽病例,分別在高雄與台中,都是丹娜絲颱風後發病,今(2025)年累計則有35例,來到歷年同期第3高;風災後感染鉤端螺旋體病,也多了4例本土病例,這次新增的7例個案,6例更具有「污水污泥」接觸史。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不一定會是污水污泥感染,也有可能就是說風把這個土壤裡面的這個細菌把它吹起來,那也有可能有吸入的一個可能性。」
患上類鼻疽,初期症狀有發燒咳嗽、皮膚病變,一但病況加重,更可能引發肺炎、白血病,而鉤端螺旋體,初期與普通感冒相似,但病情惡化可能傷及肝腎臟,醫師提醒,尤其年長者要特別小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它主要是侵犯年長者、抵抗力、免疫力比較差的,經過接觸跟吸入來感染。」
國內高度戒備的疾病,屈公病也入列,累計病例有16例,都是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家,來自印尼、菲律賓和斯里蘭卡,但疾管署表示,中國廣東的屈公病疫情升溫,近一週新增2000多例,更蔓延其他地區,因此,將廣東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到第二級「警示」。
吳仲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