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業禁供一次性備品 消基會:房價未反映所省成本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2025)年起觀光旅宿業者因應環保新制,不得提供一次性備品,以降低塑膠廢棄物產生。而消基會經電話調查172家觀光飯店,發現近6成需付費購買備品,最貴的甚至高達680元,僅有1成多是完全不提供也沒有販售。
完成清理的客房,光亮的浴室檯面上沒有任何一次性備品,比中央環保新制更為嚴格的台北市依照自治條例,這個月22日起旅宿禁用一次性備品「緩衝期」屆期,稽查人員將展開稽查,不論客房內、公共區域以及附屬設施,都不得提供與陳列。
北市飯店業者曾美絹表示,「在7月22日前是客人有需要,我們還有一些剩的就給他,但是在7月22日之後,我們就真的不敢給,因為怕被罰錢,每次講、每次被客人罵,說你們為什麼不提供。」
消基會調查國內共172家,一到五星級的飯店發現,元旦起旅宿禁用一次備品新制上路後,仍有極少數業者主動提供備品,而有21%是索取後可提供。另外,也有「條件式提供」或「公益模式提供」,但高達59.3%是必須付費購買,占比最大。
調查中,位在高雄的這家五星級飯店,販售的備品組合價格最高為680元,業者回應,支持關於政府推動減少一次性備品的政策,販售的備品包並非僅是功能性物品,且可以重複使用。
旅客曾先生指出,「賣這個價格的話,就是有需要的人還是會買,就是重點是在有沒有需求。」
旅客李先生認為,「環保吧,我覺得滿合理的,我覺得維持原價就可以了。」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回應,「備品的部分要付費,那這樣子,我們現在沒有備品的話是不是應該降價,那其實好像也看不出來有這樣子的一個情形。」
消基會指出,飯店省下備品的成本節省,沒有反映在房價上,而販售備品也導致消費者觀感不佳,建議可以學習日本做法,考慮在櫃台提供備品,讓有需要的房客自行索取,在環保和消費者需求中尋得平衡。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