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40赫茲頻率聲光刺激延緩失智? 醫師學者持保留態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球阿茲海默症患者人數不斷攀升,市面上也出現許多號稱可以改善症狀的產品,其中備受關注的是,40赫茲頻率的光照和聲音刺激,是否有延緩大腦退化效果?學者分析,部分動物實驗與初期人體研究,認為對患者的精神症狀可能有助益,但對於腦部的改善還有待驗證;也有醫師認為,臨床實驗不多,還須持保留態度。

透過正子斷層掃描,從腦中斑塊分布偵測腦部生物標記,雖然檢測能早期診斷與治療失智症,但科學家也正致力研究,如何讓已確診患者不再惡化。

近年有研究指出,40赫茲聲光刺激,在動物實驗可以減少類澱粉蛋白沉積,降低對腦部的傷害。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王培寧指出,「40赫茲剛好落在這個頻率裡面,它可以去誘發大腦裡面Gamma波的共振,臨床研究其實還是相對比較少,整個結果看起來,目前臨床療效還不太確定。」

神經內科醫師認為,現階段需持保留態度,且要確認患者不會對聲音和光線敏感。學者指出,目前國際確實有研究發現,給予輕度失智長者40赫茲光照和聲音刺激後,易怒焦慮等精神症狀有改善,但治療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教授鄭嘉雄表示,「聲光刺激可以促進個案的睡眠品質,讓他每日的活動量比較有規律。介入之後,分布大概這個樣子,沒有明顯的改變,目前無法減少人類大腦類澱粉蛋白的沉積。」

台大心理系教授曾祥非則認為,「40赫茲的效果,一定是透過皮膚,不然就是透過眼睛,或是透過耳朵,所以雖然在實驗室上,驗證細胞的效果是好事。那我們現在的結論是,參數可能還是需要微調,因為現在的效果是待驗證。」

專家分析,雖然有部分研究發現以40赫茲光線照射小鼠,成功誘發小鼠大腦與40赫茲節律同步,改善記憶功能,但也有實驗顯示,小鼠因光照不適,無法誘發腦波同步,目前仍需要驗證是否可以跨物種應用,也需要結合其他治療策略,例如搭配復健,最重要的仍是在早期適時介入,減緩腦部萎縮。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