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稱台灣無人參與制憲 總統府:指代表非普選產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總統賴清德昨(29)日進行的團結國家第3講,更提及1946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強調當時台灣並沒有派人參與制憲,不過這番論述引發爭議。國民黨批評是總統搞錯歷史事實;民眾黨則砲轟賴清德對《憲法》理解錯誤到連民進黨內部都看不下去。不過總統府回應,總統賴清德原意是指當年制憲代表沒有經過台灣人民普選產生,直到前後7次修憲台灣人民才成為修憲的主體。
總統賴清德團結國家10講,29日進行第3講,提及1946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強調當時台灣沒有派人參與制憲,引發在野反彈。
國民黨抨擊賴清德搞錯歷史事實,強調當年有18位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出席制憲;但綠委反擊,台灣的代表只是「被指定」、「被代表」,並非台灣實質民意。
立法院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認為,「它明明就是一個鬥到底、所謂的動員,罷免總動員的一個鬥爭宣言,他把它命名為團結十講。」
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那是經過陳儀欽點的台灣代表,台灣是被代表,而不是真正能夠代表台灣的實質參與跟實質民意。」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認為,任何民主憲政國家,不管是三權或五權,最重要觀念是彼此的監督制衡,但賴清德卻不斷把國會通過的法案號稱「違憲」,批評賴清德對《憲法》理解錯誤。
不過總統府回應,總統賴清德原意是指當年制憲代表,並沒有經過台灣人民普選產生,一直到前後7次修憲,台灣人民才成為修憲的主體。
喊話不要親中立委,罷團劍指之前在副總統蕭美琴在捷克險遭中國計畫衝撞事件中、鬧出失言風波的國民黨立委廖先翔。
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言人徐小花表示,「廖先翔居然對這起暗殺未遂事件說出有點遜、哈哈哈這樣子,這不是幽默,這是羞辱。」
31個罷團已經在草擬聯合聲明,要求朝野政黨都必須對事件有所回應,當作民眾7月26日投票的參考指標。雖然廖先翔先前就澄清,相關言論是在揶揄中共,不過面對罷團再度譴責,廖先翔態度低調,只表示不會再對這個事件做出回應。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