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疾管署首度籲嬰未滿3個月 母若疑染腸病毒應停止哺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內爆發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目前有5例重症,其中4例死亡。疾管署也緊急召開專家會議,決議修正母乳哺餵建議,當嬰兒未滿3個月,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應停止哺乳,因為母乳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而這也是疾管署首次呼籲暫停哺餵母乳,直到疾病康復為止。

今(2025)年腸病毒重症創下6年同期新高,其中5例為新生兒,有4例死亡,全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本週緊急召開專家會議後,20日宣布修正母乳哺餵建議,當嬰兒未滿3個月,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應「停止哺乳」,因為母乳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而這也是疾管署首次呼籲暫停哺餵母乳。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依照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未滿3個月大的小朋友、新生兒跟小嬰兒,如果媽媽有感染腸病毒的症狀,或有感染腸病毒的可能,經過醫師評估都建議不要來餵食母乳。」

疾管署表示,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一旦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致死率可達8成,因此建議家中若有新生兒,儘量謝絕訪客,也不要對新生兒親親抱抱,家人若有症狀請自我隔離,要定期清消嬰兒的玩具和生活用品,當新生兒出現發燒活力不佳、進食下降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台安醫院小兒胸腔科醫師陳萬德指出,「3個月內的小朋友,免疫系統本身就不成熟,或是說他感染到之後,腸病毒很容易到處跑,跑到腦部、各個器官。所以3個月以內的小孩子如果發燒甚至生病的話,我們就比較嚴格的看待。」

疾管署強調,大人感染腸病毒症狀不典型,也容易與感冒混淆,建議還是要諮詢專科醫師做適當治療。而小兒科醫師則是建議,染病母親至少等7天,當疾病康復後,就可恢復母乳哺育。另外,若家中有預產期的孕婦,也應儘量減少與外界接觸,以降低遭傳染的機會。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