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國啤酒、鋼品反傾銷調查 經濟部認定國內產業受損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經濟部週一(28日)召開貿易救濟審議會,針對中國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及中國產製啤酒,共2件反傾銷調查案,初步調查結果,認定對國內產業有實質損害。財政部表示,將在70天內決定,是否臨時課徵反傾銷稅。

台灣釀酒產業近年積極開發不同產品就是想拉高市佔率,根據台灣釀酒商協會調查,台灣本土啤酒產業在台市佔率從2018年的65.1%,之後逐年下滑,到了2023年更首度跌破不到5成,去(2024)年只剩47.8%。

產業界認為,這是因為中國製啤酒近年進口量不斷攀升,價格更低於正常市場價格,因此針對中國啤酒提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案稅。

台灣釀酒商協會理事長曾煥昌表示,「在地釀造的啤酒,我們都是用採用在地製造的農業,以及在地的物流商這些運送,所有全部的人都會一起受到損害,因為你整個產能利用率降低,你的雇員的人數也會跟著降低。」

除了釀酒商協會,中鋼及中龍鋼鐵也對中國提出反傾銷。

據了解,中國鋼鐵長期過剩,統計相關鋼品,從2023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進口大約59萬公噸。這段期間在台的市佔成長296倍,加上近年不斷以低價出口來台,才讓中鋼和中龍鋼鐵針對中國產製進口特定熱軋扁軋鋼品,申請課徵反傾銷稅。

目前經濟部在召開貿易救濟審議會後,認定無論是啤酒或熱軋扁軋鋼品都有跡象顯示國內產業遭受實質損害,至於是否臨時課徵反傾銷稅,則由財政部認定。

財政部關務署特別關稅科科長王麗鈞表示,「在70日內提交我們的關稅稅率審議小組,來審議調查認定的結果,以及這2個案子是不是要臨時課徵反傾銷稅。」

目前台灣對中國反傾銷調查項目,正在調查中的包含特定熱軋扁軋鋼品以及麥芽釀造啤酒;落日調查中,則是不鏽鋼冷軋鋼品。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特別是中國大陸產品,它賣美國更加的困難,所以它一定會低價行銷到全世界各地,包括台灣,會加強這反傾銷制度的使用頻率。」

有其他學者認為,如果台灣產業對中國提出反傾銷,未來也得留意是否會遭到中國進行貿易報復,會不會因小失大,也得一併考慮。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