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選結果估29日出爐 新任總理可能人選?抗美成關鍵議題?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祭出高關稅威脅,並揚言併吞加拿大為第51州後不久,加國前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在今(2025)年1月以黨內紛爭為由請辭。加拿大央行前總裁卡尼(Mark Carney)在3月接任執政的自由黨黨魁、並成為新任總理的幾天後,宣布將提前半年於4月28日舉行大選。
加拿大選舉如何進行?結果何時出爐?
加拿大大選是由具投票權的公民,投票選出代表自己選區的1名下議院國會議員,每一席議員皆由各選區得票最高者當選,本屆總計有343個席次進行選舉。傳統上,加拿大會由下議院多數黨黨魁擔任總理,並負責組成新政府內閣,國會第2大黨則成官方反對黨。
加拿大法律規定,年滿18歲的公民即擁有投票權,選民可選擇提前投票、郵寄投票或在選舉日當天到指定場所投票。加拿大選舉局統計,今年已有730萬選民提前投票,創下歷史新高。
在台灣時間29日上午10時30分加拿大境內所有投票所關閉後,外界估計開票結果將在台灣時間29日中午前出爐。
加拿大下任總理有哪些可能人選?
加拿大國會目前有自由黨、保守黨、魁北克集團、新民主黨、綠黨等5個主要政黨。鑒於選前的民調支持度落差,下任加拿大總理人選,普遍被認為是現任總理卡尼與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之爭。
60歲的卡尼1個多月前剛上任加拿大總理,他以擔任加、英等國央行總裁時面對經濟危機的經驗為人所知,曾分別在金融危機以及英國脫歐期間帶領加拿大和英國央行度過危機。不過卡尼在政治上仍是新手,2025大選是他首次參選。
45歲的博勵治則在25歲時就當選該屆最年輕議員,他除了持續宣揚建立低稅收的小政府理念外,也以好鬥、挑釁的政治風格聞名。
博勵治從2022年開始領導保守黨,他曾以攻擊杜魯道太過「覺醒」的政策造成住房危機、生活品質惡化成功引起民眾共鳴,從杜魯道執政後期到今年3月為止,保守黨皆持續保持民調領先。
不過在加拿大經歷川普上任、卡尼接任自由黨主席等一連串動盪後,兩大黨選情開始出現拉鋸。CBS 27日最新民調顯示,自由黨反而取得微幅領先。
本次加拿大大選聚焦哪些關鍵議題?
《紐約時報》指出,許多加拿大人將這次大選視為一場「誰最能對抗川普政府」的公投,不過CBS報導分析認為,兩大黨黨揆對美態度的差距已經縮小,兩人除了都堅持拒絕放棄加拿大主權,並同意在主權受到威脅情況下增加軍費支出外,也一致認為要對美國產品祭出報復性關稅。
不過對於如何將報復性關稅的稅收運用於因應關稅衝擊,兩大黨看法則分歧,保守黨承諾將用於減稅、協助受影響工人與企業等方面;自由黨則表示,將成立戰略應對基金,投資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實現貿易多元化,另外也會投入20億加幣(約台幣468億元)保護國內汽車工業。
在解決生活成本與住房危機上,兩大黨也提出不同方案,保守黨承諾大幅減稅,並透過放鬆政府在土地與住房的監管,促進住房建設;自由黨雖也承諾小幅減稅,但更傾向由政府成立負責建造新房的公共機構。
至於面對能源與氣候危機,卡尼上任後已取消杜魯道任內實施、備受爭議的消費者碳稅,但大型企業碳稅仍持續徵收;保守黨對此則喊出將停止徵收所有碳費,並廢除石油與天然氣的排放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