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稱保留核能非官方立場 但核電廠延役成本高

總統賴清德在去(2024)年曾公開表示,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行政院也表達對新的核能技術不排除,今(16)日環境部長彭啓明出席活動被問到相關問題,他表示,在總統府討論時,有聲音認為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應保留核能,但他也解釋這並非他或官方立場。

民進黨反核立場是否鬆動?去年總統賴清德在首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表明,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近期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對於新的核能技術表態不排除。上午出席活動的環境部長彭啓明被問到為了國家與能源安全,是否應該保留核能?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從這個國家安全或是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的話,的確是有人提出這一個的想法,那其實我們以行政團隊的立場來看的話,是開放討論這件事情。」

被問到保留核能是官方立場嗎? 彭啓明回應,「並沒有。」

彭啓明強調,環境部非核能與能源主管機關,但行政團隊討論過核電廠延役要付出高成本,而新核能、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的技術尚未成熟,核能是減碳選項之一,但需有社會共識。環團認為,在新核能上台灣不宜當白老鼠,核電廠延役則安全與成本未知。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老舊核電廠延役,你必須要花很高昂的成本去維修它,然後你還要評估它在新的安全標準能不能合格,你要把它加強到符合到我們現在所謂最新的安全標準,都是一大筆錢。」

不過學者認同若從國家安全角度,尤其燃料存量來看,核能最符合國家能源安全要求。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說,「煤炭只有36天,天然氣只有7到11天,時間都很短,如果考慮核能的話,核燃料它的安全存量通常1年半到3年。」

不過要培育核能人才,則是擁核、反核與政府目前少見的共識,支持核能的學者認為要有人才才能進行延役,與銜接未來新核能科技。反核團體則認為,核電廠除役長達20、30年,有核工人才才能確保除役過程的安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