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不負責任登山行為」 內政部擬納搜救使用者付費機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期台灣發生多起民眾因準備不足、忽略天氣變化等不負責任行為,導致登山事故,耗費搜救資源,內政部昨(13)日表示,針對全國山域活動管理,目前已研議納入使用者付費與裁罰等機制,另外,未來若登山客出現任意變更路線、違規紮營等影響安全事件者,最重可予以3年禁止申請入園。
為遏止民眾因不負責任登山行為引發山域事故,導致動用搜救資源,內政部13日表示,已研提「國家公園入山管理及山域救援精進作為」,並提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協商,訂定相關規範與罰則,同時針對搜救或直升機出動等費用,研議納入使用者付費機制。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自2019年開放山林後至2024年為止,民眾違反《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案件共195件,違反《國家公園法》登山相關案件則有781件,裁罰金額共逾360萬元。
內政部表示,近期多起山域事故凸顯民眾輕忽天候變化且準備不足,缺乏安全自負觀念,因此將跨部會協調管理全國山域活動機制,包含研擬納入搜救勤務使用者付費機制、違規裁罰、登山保險與安全教育等。
針對登山客任意變更路線、違規紮營或因個人行為影響入園安全、耗費社會資源等情節重大者,將可進行裁罰,最重予以3年禁止申請入園。
此外,國家公園署也將開發入園手機App,即時推播園區氣候、步道地圖、定時自動回傳登山者坐標至平台等措施,以強化入山、入園管理。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