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薪水獎勵農民保育成效佳 花蓮縣府擴大3鄉鎮實施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落實生態永續,農業部林保署跟花蓮縣府,透過「生態薪水」給付,鼓勵農民營造有利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棲地,執行3年來,已有200多位農友參加,除每年都可獲得補助外,田間的野生保育類動物也陸續出現。
務農友善環境,就可以得到一筆獎勵,這項稱為生態薪水的計畫,是林保署在花蓮推動的「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3年來已有288位農友參加,守護田區讓許多以往消失的保育類動物都回來了。
林保署花蓮分署自然保育科長楊青樺表示,「農民有記錄到像食蛇龜、柴棺龜、環頸雉、食蟹獴等,其實農民透過這樣子的營造生產農作物,可以讓這些自然生態和野生動物共存,創造更多生物多樣性的可能。」
生態薪水給付主要分為棲地維護、棲地營造與棲地成效,基本要求田區需終年蓄水、不使用除草劑、毒餌、鳥網,且農產品須符合農藥安全檢出,1分地以上面積的水田及水梯田均可申請。
花蓮縣農業處林保科長沈吟遙表示,「水梯田的話1年1公頃會有3萬元的獎勵,如果是水田的話會有2萬元的獎勵。經過這3年的輔導,農民開始認知到除了一般農業生產經濟行為以外,還可以有更多關於生態跟友善地球、友善土地的作法。」
因效果良好,實施面積已達261公頃,因此今年將擴大到光復鄉、瑞穗鄉及玉里鎮實施,讓更多農友加入。
王介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