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樓上住戶噪音求償30萬 無從證實源頭法院判敗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大樓噪音時常會引發鄰居之間的糾紛,像是高雄美術館特區,有棟大樓的樓下住戶,指控樓上都會放任小孩奔跑,長期噪音擾鄰,提告求償30萬元。但前主委曾實驗發現,樓板聲響可能會「跨樓層」傳遞,又因為樓下住戶的證據無法證明就是樓上所為,因此被判敗訴。有專家指出,在921地震後大樓層板就有加厚,如果一般家庭想改善噪音,加裝地毯、地墊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拉椅子、拍球走動,這些聲響有時太密集,就會變成噪音。高雄美術館特區某棟大樓5樓住戶質疑6樓鄰居,長期放任孩子奔跑製造地板噪音,提告求償30萬元,卻敗訴收場。
高雄地院行政庭長葉文解釋,「不能排除原告在5樓住家所聽到的聲響,究竟是來自於樓下3樓、4樓住家,抑或樓上6樓、7樓住家的可能性。」
高雄地院表示,上一任主委曾實驗,3樓敲地板,5樓會聽到;5樓敲地板,3樓也聽得到,認為大樓住家敲地板的聲響,可能跨樓層傳遞,加上提告住戶佐證的聲響、音量影片,無從判斷噪音從何而來,無法證實源頭就是6樓。
大樓主委說道,「洗澡的聲音,或者是一些日常生活作息的聲音,他們有聽到。」
同棟大樓住戶說:「就我在這邊居住了,已經算第6年了吧 ,平常我是沒有聽到什麼噪音。」
大樓落成7年,現任主委指出,兩家人的紛爭已有3、4年,正透過其他管道促成雙方協調,但也有住戶認為大樓隔音不錯,沒有常聽到噪音。
土木結構技師陳勤傑解釋,「緩衝性的材料如地毯、地墊,或者是有一些專利的產品,它們的確可以有效的阻絕聲音傳遞,而且效果也不錯。」
專家指出,大樓層板厚度以921地震前後分野,之前是12公分,之後是15公分,有些豪宅為了降噪,會加厚到18公分到25公分。一般家庭要預防噪音,可加裝地毯、地墊,若搭配住戶放低音量會更有用。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