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安寧照護不是放棄病人」 微電影《餘暉》倡安寧緩和與器捐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選在世界安寧日這天,舉行微電影《餘暉》首映活動,講述安寧照護與器官捐贈。根據統計,今(2023)年有1萬1232人還在等待器官移植,亞東醫院醫師表示,安寧照護不是放棄病人,而是讓病人自主追求尊嚴。

躺在病床,年邁的老父親生活無法自理,也讓照顧的親友身心俱疲,微電影《餘暉》,以第一視角講述主角步入人生尾聲,家人從不捨,到願意讓父親接受安寧照護。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選在14日,也就是世界安寧日這天,舉行首映活動,向國人推廣安寧照護與器官捐贈。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執行長劉越萍說:「怎麼樣從不同的視角,把這個很困難開口的話題,變成不尷尬,變得其實是討論也很自在。」

針對外界認為安寧照護是放棄治療,亞東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徐愷翔澄清,絕對不會放棄病人,而是透過提供末期病人症狀緩解、支持性治療,協助病人與家屬把握最後相處時間。

此外,微電影也分享器捐能夠遺愛人間,根據統計,今年有多達1萬1232人仍在等待器官移植。

徐愷翔表示,「拿到腎臟的那個人,他每天都會摸著說,他覺得好像跟原來捐贈者有一個連結。那我們接觸捐贈者家人,捐贈者家人很高興,他能夠看到說,例如他們捐的眼角膜,覺得好像捐贈者還透過這個眼睛,在看這個世界。」

徐愷翔認為,讓病人自主追求尊嚴,完成心願,也是醫師的最大心願。劉越萍表示,透過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以及器官捐贈,讓民眾對於生命末期少了陌生恐懼,能有更多的討論。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