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半導體展今登場 950家廠商展示新技術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23國際半導體展今(6)日上午登場,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預測,AI及伺服器將帶領半導體產業復甦。現場除了各大半導體大廠,還有不少廠商推出機械手臂新技術,包含最新「多軸晶圓」搬運手臂,減少設置軌道成本。另外也有業者將機械手臂結合快速換爪機構,可多元作業,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
製造晶圓過程中,最擔心灰塵影響晶圓良率,有業者開發多軸晶圓搬運手臂,除了標榜最低發塵量,降低晶圓被汙染問題,也不用設置軌道、省下成本。
日本九州最大機械手臂代理商董事長林偉峯表示,「我們所想像得到的灰塵,晶圓通通不行,那麼它在一個非常需要潔淨式的範圍裡面,這是我們手臂的特性,在所有晶圓所有產業裡面的工作,通通可以適用。」
也有其他業者將機械式手臂和快速換爪機構做結合,一次就能做多種不同作業,包含吸磁、抓面板等作業,節省不少時間和成本。
台灣流體傳動廠商業務經理翁意盈指出,「我們可以組裝出一個完整的產品出來,搬運的輸送帶上面,我們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那單一的手臂可以做出不一樣的動作,就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根據統計,今(2023)年的國際半導體展共吸引950家廠商、3000多個攤位。除了有許多新技術曝光,針對未來半導體市況預測,則請來不少半導體協會和大廠進行分析,預測接下來半導體將邁入復甦趨勢。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理事盧超群認為,「進一步預計2024年將出現積極反彈,全球收入預計將達到 581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2.6%,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期,台灣半導體的收入也將出現類似的上升趨勢。」
受到AI、伺服器等產業帶動影響下,半導體產值將逐步擴大,行政院長陳建仁更承諾,政府將全面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鞏固半導體的領先地位。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