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綠島設塑膠容器回收工坊 減少垃圾處理壓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東縣綠島鄉的垃圾,都要用海運運回本島處理,一旦受天氣影響就會堆置,造成垃圾場爆滿。一年的垃圾包含100萬多公噸的塑膠容器垃圾,大部份是遊客購買飲料產生。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和一位能夠循環利用塑膠容器的外國人合作,今(2023)年在綠島設立塑膠容器回收工坊,把回收的塑膠容器做成實用生活用品再利用,減少塑膠垃圾。

東管處今年5月在綠島成立的塑膠容器工作坊,平均一週回收社區和店家50多公斤的寶特瓶容器。這些容器在工作坊清洗,接著打碎成不同顏色的顆粒狀,再透過熱處理,產生有色彩的一條條或是平面形狀,做成花盆容器、衣物架和桌椅等可再利用的生活用品。

由於綠島一年平均有40多萬人次遊客,再加上當地4千多位居民,使用的塑膠容器一年就有155萬多公噸,造成垃圾處理的壓力。

東管處這幾年都在推動綠島減塑,今年就委託一位有處理塑膠再利用經驗的外國人,在綠島設立減塑循環工作站,還能處理寶特瓶外的包裝紙,塞滿到保特瓶裡,更可做為建築用的基礎材料,避免流入海洋,保護海洋生物。

減塑工坊負責人 Josh 說:「因為很多動物,在海邊的動物,牠們看到這個,牠們要吃。」

東管處管理課課長王彥惠期望,「未來可以媒合到一些商家,可以使用我們的清潔的塑膠垃圾,甚至我們用垃圾做成的塑膠粒,可以產生成一些商品,然後來開創我們的一個循環的商機。」

東管處強調,成立這個工坊不是鼓勵大家使用塑膠,而是向民眾宣導,不要亂丟塑膠空瓶造成環境污染,同時在島上還推廣免費的環保杯,鼓勵遊客到島上減少購買瓶裝飲料,達到減塑的目的。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