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生態園區缺水 繁殖期僅45隻水雉創新低

溫正衡/台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正值夏季繁殖期,不過園區內的公鳥、雌鳥總數才45隻創新低,就連水雉繁殖也出現遲延,第一巢出現在5月24日,比往年平均晚了快1個月。園方推估可能是缺水以及候鳥爭搶有限食物所致,棲地不足支撐繁殖季。

國小的學童趁著暑假期間,來到官田水雉園區觀察鳥類生態,不過今(2023)年水情不佳,以及候鳥爭搶有限食物所致,到目前為止園區內的公鳥、雌鳥總數才45隻創新低,5月24日出現第一巢,還比往年晚了快1個月。

台南官田水雉園區主任李文珍說,「今年有看到候鳥變多,然後一期停灌,所以競爭對手比較多。一期停灌沒有很多棲地,就造成競爭對手很多,他們就沒辦法很順利築巢。」

台南市的「市鳥」水雉,2022年夏季水雉族群調查有1622隻、2022年冬季鳥調有2603隻水雉,雙雙刷新紀錄,8成都分布在官田區,不過根據官田區公所統計,今年菱角田僅有211公頃,比過去270公頃少,菱角田減少也衝擊水雉繁殖,園方今年也觀察到水雉換羽變為成鳥比往年慢,參與繁殖的成鳥數目遠低於以往。

台南市農業局森保科長朱建明指出,「今年的話,已經有查證有312巢,242巢集中在官田,還有麻豆跟下營,其他鹽水柳營部分還沒有,如果這段時間我們農友有發現,趕快通報。」

農民通報鳥巢內孵出1至3隻雛鳥發給2000元獎勵金,4隻以上3000元獎勵,南市去年共發出835件、約170萬獎金,鼓勵農民保護水雉及棲地。不過今年受到一期作休耕影響繁殖,未料二期作接著又缺水停灌休耕,衝擊程度有待觀察。

相關新聞